豫园坐落于上海市市区南部旧城的东北角,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面与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的园林布局融会了明、清两代园林的建筑艺术,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楼阁参差,山石峥嵘,古树苍翠,共有48处景点,具有“以小见大”的特色。有鱼乐榭、玉玲珑、万花楼、和煦堂、萃秀堂、内园、九曲桥、荷花池、湖心亭等胜景。
豫园的园林面积虽小,但布局曲折,有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等,景致各有不同,具有以小见大的特色。每一处景致都代表着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全园40余处景观被蜿蜒起伏的龙墙、曲折通幽的回廊,以及形状各异的花草巧妙分隔,形成一步一景、步步皆景的奇妙特色。豫园大戏台是豫园古建筑中的精品,也是上海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戏台。豫园的外缘有一个别致的景致,即著名的湖心亭和九曲桥,是逛豫园的必去地标。
豫园西侧是豫园商城,是一家融旅游、商业、古迹为一体的旅游购物中心。豫园商城里一组组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颇具风味.这里还拥有众多中华老字号和百年老店,承袭着上海 700年的历史文脉。商城内有茶楼、餐馆以及百货商店等.有各种上海风味小吃,如酒酿圆子、小笼馒头、五香豆,八珍汤等。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豫园会举行豫园元宵灯会。它以传统灯展的形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九曲桥的九曲长龙形状和特有水面条件,以湖心亭与东方明珠遥相呼应为背景,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和灯文化,体现上海七百年城市历史文化新旧对照,寄托着新年的吉祥祝福。
灯会还将皮影、木偶等艺术形式融入大型灯彩的制作中,采用仿古龙灯、脸谱订、蝴蝶灯、日本宫灯等气氛灯,将艺术性与观赏性融为一体,令人耳目一新。庙戏、斗鸡表演和跳舞机等游戏节目在灯会中集中推出,将令您游兴大增。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豫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豫园园林,怡情养性,弦歌风月。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上海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整座园林规模宏伟、景色佳丽。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
其后至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国军队强占豫园,大肆蹂躏。 “一望凄然,繁华顿歇……园亭风光如洗,泉石无色”。清咸丰三年(1853年),上海小刀会响应太平天国革命,在上海发动起义。起义失败后,清兵在城内烧杀抢掠,豫园被严重破坏,点春堂、香雪堂、桂花厅、得月楼等建筑都被付之一炬。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园景面目全非。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豆米业、糖业、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建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
1956年起,上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豫园旅游,豫园旅游跟团价格,豫园当地游路线,豫园旅游攻略,豫园旅游资讯等豫园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