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木杖正在天空盘旋,它先是在一个地方盘旋数周,然后又飞回到象泉河南岸停了下来,盘旋数圈后,最后平稳落在一处开阔的台地。正在下面观看的国王与随从欢呼雀跃--他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建寺之处。
西藏托林寺--飞翔之寺(1)
作为西藏最古老最精美的寺院之一,托林寺建寺至今,已经历过一千多年的风雨。这期间,托林寺几经辉煌,几经消沉,一部生动的沉浮史,可以成为西藏历史的缩影。可以这样说,要了解阿里,从托林寺入手,会是一条捷径。
西藏托林寺:佛塔的世界
札达县城大体位于狭长的札达盆地的中心,象泉河的南岸。它是札达土林中央台地上镶嵌的一颗皇冠,把那粗犷刚烈的土林景观装点得更加美丽。
百度上关于“札达”的解释是“藏语中意思是下游有草的地方”。不懂藏文,不过更喜欢《西藏地名》一书对札达县名的解释:“札,为札布让宗的札,达是达巴宗的达。汉字曾译扎达。1960年札布让宗和达巴宗合并,始建札达县。”这解释似乎更能说明和平解放后,札达县的行政区域的变化。
札达县城是一个佛塔的世界,这是我对它初次的印象也是最深的印象。无论在县城的哪个角落,放眼望去,都能看到或高耸或低矮的不同形制的佛塔,像进入了佛塔的大观园。
参观的第一座佛塔是托林寺广场东边的天降塔。塔体一层层地涂着红、白、灰、黄等颜色,在斜阳映照下,透出庄严。仔细观察,天降塔的“八山”(佛塔的相轮与塔瓶的连接处)贴着一排陶质的持莲花手塑像,高约四十厘米,头戴五佛冠,上身裸露,下着天衣薄裙,身躯呈“S”型弯曲,漂亮满满,充满域外风情。
张着大嘴,呆看之际,一群转塔的中年妇女经过。她们转完一圈后,就在塔边放上一个小石头,以此计数。塔的东边,搭了顶帐篷,三个小伙子在里面刻尼玛石,身边的收音机卖力唱着藏族歌曲,让人听不到讲话声。
那时,由于缺水,冬天的札达县白天基本是不供电的。虽然晚上暗得很迟,八点钟太阳还挂在天空,但是八点时还会准时来电,这似乎是扎达县的一个规矩。不过电力能维持多久,供应到几点,就不是个定数。在餐馆吃晚饭时,正好八点,墙上的电灯亮了,旁边桌的客人平静地说了一句:“我们的小太阳来了”,好像一则冷笑话,此情此景,至今记忆犹新。
与札达的夕阳成反比,这里的朝阳迟迟不升,早上八点半走在街上,冷冷清清,只有清洁工带着头灯在打扫街面,朝晖在东边的山头上形成剪影,那上面的风马正迎风飘扬。往东边走,来到一个巨大的残塔跟前,塔顶已不复存在,只有塔座依稀能看到影塑的动物图案。从高大的塔基上分析,感觉这塔不是太古老,或者以前有塔,倒了再重修也是一种可能。一个穿红衣的小孩拿着书本,一边背书一边转塔。清晨冷寂的空气中,能清楚地听到他背的是英语。
传说托林寺外面建有镇魔外四塔,分别为东面的桑吉东丹塔(意为铜质灵塔),南面曲丹查沃塔(意为花塔),西面的塔已随台地塌陷陷入象泉河谷,北面拉波曲丹塔(意为天降塔),我所看到的这两个塔就是资料上外四塔吗?
由此塔从东向西行,就来到了托林寺,寺院的大门开着,只是每个小殿都是铁将军把守。顺着寺院外的转经道向西,就是一个大塔群。走到跟前,却发现有个塔被圈在停着越野车的院子里面,好像是私人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