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宿海,位于黄河源头地区,东与扎陵湖相邻,西与黄河源流玛曲相接。星宿海地区海拔4000多米,比五岳之首的泰山还高许多,因而李白赞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描述。
“星宿海形如葫芦,腹东口西,南北汇水汪洋,西北乱泉星列,合为一体,状如石榴迸子。每月既望之夕,天开云净,月上东山,光浮水面,就岸观之,大海汪洋涌出一轮冰镜,亿万千百明泉掩映,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少焉,风起波回,银丝散涣,眩目惊心,真塞外奇观也。”这是《西宁府新志》中记载的星宿海。
星宿海,藏语称为“错岔”,意思是“花海子”。这里的地形是一个狭长的盆地。黄河之水行进至此,因地势平缓,河面骤然展宽,流速也变缓,四处流淌的河水,使这里形成大片沼泽和众多的湖泊。在这不大的盆地里,竟星罗棋布着数以百计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湖泊,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仅几平方米,登高远眺,这些湖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星宿海之名大概即由此而来。
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在阳光照耀下,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藏族同胞把黄河源流称作玛曲,意即“孔雀河”。在星宿海的碧绿的滩地上,紫色的高山紫苑、黄色的垂头菊、粉色的马先蒿、还有点地梅、报春花、紫云英等,一丛丛,一簇簇;在山坡山,野牦牛、藏羚羊等一群群任情游荡;溪流里,斑头雁、黄鸭拨水嬉戏,无鳞湟鱼成群游戈,真是美景天成。
公元1280年11月4日,元世祖忽必烈命令都实带着人去探寻黄河之源,务必查出个究竟。考察队经过几个月的跋涉,到达河源,绘有图件,回报朝廷,但这正式的考察报告,始终未见披露,而是一位汉族学者潘昂霄从都实的弟弟那里听到一些情况,写成《河源志》一书,把这次考察的成果透露了出来。书中说河源是一片沼泽地,有泉水涌出聚成百余处水坑,映着阳光,从高山上望去,犹如星斗闪烁。这明显地是把星宿海作为黄河的源头了。
忽必烈派人去考察黄河源,是在宋朝的抵抗力量最终消失以后;前一年,宋朝大臣陆秀夫背着宋朝最后一代皇帝跳海自杀了,宋亡。这个富有开拓精神的少数民族皇帝,大概是想在天下坐稳以后要作出点前无古人的事。他想找到河源,在那里建设一座城池,开辟水运,发展贸易,这在后来虽未成为事实,但对河源的探寻,终究是一次不为旧籍传闻所束缚,脚踏实地,颇有意义的破天荒的行动。
再一个是清朝的康熙皇帝玄烨,康熙四十三年四月癸酉,即1704年5月7日,命侍卫拉锡等视察河源,但他们也只到了星宿海,虽已发现星宿海的水还有三条河作为上源,但并未追到源头,直至康熙末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这才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
康熙为什么派人去专门视察河源。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从同一年他封淮河神为“长源佑顺大淮之神”这一讨好河神的行动来推测,他已无忽必烈那种气魄,而与当时黄河水患已成清政府难以对付的一件大事有关。果然,到乾隆皇帝时,这个目的就很明确了,乾隆四十七年即公元1782年,派人到河源去祭祀河神了,这年黄河决了口子。大概是对待神灵总得认真一些,这回真的到达了河源,绘地图,写报告,总算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材料。
1782年的考察,提出黄河的发源地是一个叫做“噶达素齐老”的地方,这是蒙古语,“噶达素”是北极星,“齐老”是石,据说此石呈紫赤色,有四丈高,构成一个孤独挺拔的山峰,上有天池,泉水从中涌出,流下成为黄河的源头。这个记述的真实性受到怀疑,但说黄河发源于星宿海以西约300里的巴颜喀喇山北麓,则大体上是符合实际的。不过这里有三条小河流向星宿海汇合,究竟将哪一条河流认定为黄河的正源,至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星宿一派,源于北宋时期的逍遥派。星宿派的开山祖师丁春秋,师承是逍遥派。逍遥派的武功是道家的一派,讲究的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但是丁春秋一生精于炼毒,已不同于道家的炼丹。星宿派的功夫基本都是丁春秋叛师后自创,主要在“毒”字上下的功夫。掌上带毒、暗器上带毒、化功大法以毒麻痹、化解他人内功,江湖上人提起,无不谈虎色变。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星宿海旅游,星宿海旅游跟团价格,星宿海当地游路线,星宿海旅游攻略,星宿海旅游资讯等星宿海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