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地处渝东边陲,与鄂西陕南接壤,南近长江天险,北临巴山要隘,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境内重岗复岭,溪流纵横。因历代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故政区迭更,隶属多变,县、郡、监、州,沿革纷呈。详情见以下巫溪历史简介。
大官山
巫溪,系大溪文化区域,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生息繁衍。
远在唐虞,即以"巫"称。以巫咸为首的“十巫升降”于巫山(巫溪沿岸诸山原本巫山),以采“百药”;巫咸民赖盐业而兴,“百谷所聚”;诞育了上古时之巫咸、巫臷文化。
夏、商、周三代,因巫盐为王朝侯国所倚重,《尚书.牧誓》记载,巫盐销及于庸国辖地,渝陕鄂边"盐大道"始于此时。
春秋时,巴联秦楚灭庸,得巫盐;
战国时,楚取巴巫盐立巫郡,后秦取楚巫郡立巫县。史载万顷池(今巫溪红池坝)即为春申君故居(明《一统志.山川》)。
秦汉巫县置盐官;汉立北井县,大举开发巫溪盐泉,沿巫溪岩岸凿孔建栈道270里(旧称),于东汉永平七年(64),曾引泉至巫山(《舆地广记。图经》)。其规模之浩大,工程之艰险,堪称奇迹。现仍见宁河两岸方孔万余。
南北朝置始宁郡,巴蜀多战乱,许多地方人烟几绝。然巫盐一溪之地及其附近山区,地方富庶,人口稠密。后废郡入大昌县。
开皇五年(585),在县东南50里建青霞观,此为史载最早的道教入县。
元裁县立大宁州,明洪武九年(1376)废州立县。
清康熙六年并入奉节,雍正七年(1729)复设大宁县。
巫溪地方数千年间虽历经改朝换代,但少受战乱兵祸,几度繁荣,熙宁间(1068--1077)岁额盐400万余斤,外销秦楚,兼及川西。史称“利走四方,吴蜀之货咸萃于此”,“田赋不满六百石,借商贾以为国”。
民国三年,因古巫溪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
1949年12月14日巫溪解放。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巫溪旅游,巫溪旅游跟团价格,巫溪当地游路线,巫溪旅游攻略,巫溪旅游资讯等巫溪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