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Vs鱿鱼羹、杨桃冰
太子帮叫赵又廷去买鱿鱼羹,本来是想耍耍他,没想到这个愣小子还挺有种,提着鱿鱼羹,被追了好几条街巷也没认怂,因而被正式认可成为帮会的一员。
电影《艋舺》的拍摄地是在万华区的华西街夜市,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夜市入口的大红牌楼、悬吊式的大红宫灯,据说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电影里,这里是庙口“太子帮”平时横行霸道的地盘,海报背景上还能看到夜市路两旁的店铺招牌。
《艋舺》在台北首映票房击败《阿凡达》,也刷新了《海角七号》创造的记录,最终票房超过2亿五千万新台币(约合5300万人民币),成为2010年台湾电影本土票房冠军,也成为带动台湾电影市场复苏的重要作品。
《艋舺》的导演钮承泽并非土生土长台湾人,1949年,他的父亲从北京来到台北,常常喜欢带他到处去玩,尤其喜欢去艋舺逛夜市,“有一些台湾的或是闽南的美食,都是第一次在艋舺得以吃到,卤肉饭、杨桃冰,还有戏里面也出现过的鱿鱼羹。”
为了找到这碗钮承泽吃过、赵又廷却没有吃到的鱿鱼羹,我们几乎把夜市踏了个遍,最后还是在一家老店里发现这个“古早”的食物。一碗鱿鱼羹里有鲜弹的鱿鱼须、嫩滑的鱿鱼棒、爽脆的土豆丝……丰富又美味。
成龙1993年的电影《重案组》也曾在华西街夜市取景呢,有兴趣的话,不妨找找看。
《春光乍泄》Vs朴素温暖的小吃摊
辽宁街夜市在台湾的夜市里算是比较冷门的,当我们告诉出租车师傅这个目的地时,师傅错听成了外地游客常去的“饶河街夜市”,反复确认后,师傅才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
这里果然挺冷清,夜市街只有短短的7、80米,只有几个小吃摊有人光顾。为什么一定要来这里?当然是因为王家卫执导的《春光乍泄》曾经在这里取景。这部十分经典的华语电影让王家卫在戛纳电影节摘获最佳导演奖,并入围了金马奖多个奖项。
在《春光乍泄》的最后,梁朝伟撇下张国荣,独自从南半球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回到香港,然后又专程去了趟台北寻找张震。穿过辽宁街夜市,梁朝伟走到张震父母开的小吃摊,看到了张震的照片。他点了几份小吃,很快地吃完,离开的时候,他偷偷拿走了一张张震的照片。旁白里,梁朝伟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小张可以在外面开开心心走来走去,因为他知道自己有一个地方可以回来……”
沿着梁朝伟的足迹,我们慢慢走过辽宁街,欣喜地发现了在电影里一闪而过的“北海道活鱿鱼”店,再往前10米的拐角处应该就是“小张”父母的小吃摊。可惜,这家店并没有“如约”出现在拐角,甚至连店铺的格局都已经和电影里不一样了。只剩下梁朝伟的温度,曾经来过。
电影里,梁朝伟没有找到张震。现实中,梁朝伟却是张震大婚的座上宾。两人在台北“久别重逢”,是否还会想起戏里那条寂寞的辽宁街呢?
相关链接:盘点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夜市美食(上)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官方网站https://www.57023.com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热线:023-8691 5123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台湾旅游,台湾旅游跟团价格,台湾当地游路线,台湾旅游攻略,台湾旅游资讯等台湾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