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8日,我和我的同事们一道游览了石夹沟。石夹沟是大自然的馈赠,没有人文遗迹,然而,那漫山遍野的灌木丛、突兀嶙峋的石灰岩、喷香可口的农家饭,实在是安放疲惫和忙碌心灵的绝好去处。
游石夹沟的起点在老虎石,一进山门的右边,有一块呈条状皸裂的石头,神似老虎,设计者以此作为起点,无非是为了唤起游客的游兴。果然,往前十几米处便有一观景台,整个石夹沟尽收眼底。
出乎意料的是石夹沟并非以古怪的石头作卖点,而是一处莽莽青山、丛林幽寂,令人荡气回肠、屏息仰止的绿色大峡谷!沿小径深入景区,青草争绿、野花飘香,氤氲雾绕。矮小的灌木以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把峡谷挤得绿色欲滴,展示出原始自然美的怡人特质。
逶迤的小径依山势而筑,缓缓而下,把“天门洞”、“迎客松”、“猪八戒背媳妇”等几个景点联成一线,使看点高潮迭起.游人置身其中,鸟叫蝉鸣不绝于耳,峰峦争秀各展风骚。野花斗艳而不媚,山露肌肤而不妖。
石夹沟风景
经过了大约两个小时的走走停停,玩玩闹闹,我们一行人到了谷底。一条溪沟捧着泉水由西至东而去,两岸的山以各种动人的姿势向苍天刺去,山裹着绿色、水映着绿色,极其有限的天空被涂成了淡青色。
我们驻足下来,这里是附近几十平方公里内唯一有人间烟火的地方。稍作了解,便知这里叫石夹沟村,据说原来叫太平村,为了推介旅游,也为了使地名更形象,便改为石夹沟村。
虽说是个村,只有三十来户人家,一百三十余人,他们的先辈都是且耕且猎讨生计,前些年开发景区时,政府不但强行收缴了他们的猎枪,而且把赖以生存的几亩薄田也租给公司开发了。
当然这也是件大好事,因为这之前山民们不过是一个被遗忘的原始部落。没有电,当然就没有电灯、电话、更没有电视,这些,他们现在都有了,连抬轿的汉子都带着手机了;没有路,说的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路,他们全凭狩猎练就的敏捷功夫进山出山,常人望而生畏的石灰岩,他们如覆平地。
那刀劈斧削的天门洞,是开发景区时用炸药炸开的一个洞,原来村民过此地,是扭着上面垂下的牛马藤攀登而过,强壮的男人身负一百来斤照样攀越而过。
石夹沟天门洞
这些,我们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谈,但的确是这里的居民昨天的历史。景区开发,村民不但行路便畅,而且有了新的生计,他们在政府的扶持下,把房屋整修一新并适当装饰,办起了农家乐,以“土”的朴实厚重与公司的时尚潮流竞争。
在这里产生的第二种新职业是抬轿子,这可是壮汉子的专利,就说那500梯,年轻小伙空着手也走得直喘粗气,可想抬轿行当的饭碗不是那么好端啰。
如果你是城里人,出门一趟也不容易,你不妨在农家里小住,每天40元包你吃得满意,住得满意。白天你可以反反复复看这里绝无仅有的几乎望不到顶的山,反反复复看不同季节呈现给你的仅供隐隐约约观赏的野花野果。
夜晚你可以参加公司和村上为游客举行的篝火晚会,可以闻到并品味到深谷里大山挥发出来的独有芳芬和那妙不可言的万籁音响。
当然,你还可以听村民讲怎样一个褴蓑衣卖了外国佬100美元;王家的农家乐如何在五一节挣了3000块;而公司应给的土地租金30000元,现快到6月了还没兑现上一年的,这应该是被剥夺土地后农民的养命钱啦!
我在村子里转了转,今天的游客不多,公司的接待大厅没几个人,那些一字儿排开的单间木板房紧闭着。附近几家老瓦房,一眼便知是当地民居,它们或飘着彩旗,或高悬木牌,或站在墙角边守望,总之是想把客人请到自已的家里。只要游客一出现,便有人来搭话,但只要游客说有了落脚处,他就不再推介自已了。
石夹沟图片
路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她也朝着走动的游客东张西望,我料定她们家今天没有客人,我主动和她攀谈。她说自已叫王小莉,在乡上读二年级,因为远只能读住校,双休日才在家里。
今天她们家没有客人,但她忽然兴奋起来,用手比划着说,“五一节好多人啊,公司全都住满了,我们家也住满了,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就是湖边那个房子也住满了”。我从小女孩的神态看出,她不光希望游客多,山村很热闹,而且似乎也知道,游客会给他们带来财富。
我们的午餐正在村民黎庆元家紧张地筹备,他挂着的菜谱是:泉水豆花、老腊肉,自种蔬菜。他的房屋虽然是老瓦房,但木板墙和木板楼都焕然一新,楼上打理成客房,并设计有冲水厕所。
他有个在上初一的儿子叫黎小勇,正在跑进跑出给忙碌的大人做点事。我趁他正剥大蒜皮就去和他说说话,他没有他的邻居王小莉那么健谈,但也能做到有问必答,他的舌头似乎有障碍,说话有些吃力,但对客人很尊重。
我们来的时候没有留宿的计划,吃了午饭便匆匆上路了。余下的行程还有几多惊喜?我们一边走一边期待。小路和栈道在溪沟的两边忽左忽右地向前延伸,高山仰止,溪流淙淙。绿肥红瘦,蝉唱鸟鸣。
一路上,牵着手的情侣耳语唧唧;取景留影的人指指点点;举着画笔的学生全神贯注;急急赶路的人气喘吁吁。一两个小时走下来,我们仅二十多人的小集体已被分化瓦解成若干小组,有的三五个一起,有的一人一伍,前后间隔几公里。
走走看看,走走歇歇,山不断变幻出超越你想象的姿态来迎接你。那在半山腰上突然矗立起经鬼斧神工处理的白色石灰岩,是不是一幢楼?那忽然两岸收拢,在底下只见一线天空,叫它什么大峡谷?那数十丈石灰岩绝壁上,星星点点长着的灌木,开着的野花,如此顽强的生命在守望着什么?
石夹沟水晶湖
上得500梯,早已汗流浃背了,这时往下看,脚底生凉,眼花目眩;往上看,仍然是山高入云,井底看天。小路仍然顺着溪流由西向东伸展,这时一路的看点便集中到奇奇怪怪的钟乳石上,经过的很长一段路的头顶上都是钟乳石,它们的形象全凭你的想象。
有一段岩石,不停地滴着水,怪怪的凸起特像长着天然肉瘤的锷鱼;有一根石笋,依石壁而立,乍一看去,就是一条眼镜王蛇;还有那顺着岩石一字儿由上而下长着钟乳石,立即就会让你想起猴子捞月的故事。一路上心驰神往,兴趣盎然,意犹未尽,不知不觉前面已豁然开阔。欢送游客的溪水在这里嘎然而止,默默地进了溶洞,被巍峨的大山渴饮腹中。
外面已是百花桥村,等待游客的是一个停车场和几间棚屋小店铺。这里大车小车都是游客们的自备车,有限的几辆摩托车是正在玩纸牌的当地小青年挣钱的伙计;小店铺卖的都是吃的东西。
我买了一瓶水,捡个话题便和店主聊起来。店主姓任,50多岁,百花桥村人,儿子读书进城已工作,并且在他的资助下买了房子,他有时也进城住几天。他坦言没有进城享福是因为有“社会工作”脱不了身------原来他是一个赤脚医生,看来他很珍惜自已的职业。果然不一会便来了一个摔伤的游客,他用碘酒将伤口消毒后贴上创可贴。
当我们又搭上话时,他提醒我们到山顶的角邦寨去看看,但一瞅那上山的公路,在悬崖绝壁间蜿蜒伸展,直上云宵,不得不视如畏途,只好作罢。
返回的车上,同事们热烈地交流各自的心得,都有不虚此行的感叹。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何况这石夹沟确有险山绝景,游能尽其兴,观可悦其目,思可怡其神,来此与大自然亲近一番,浑身上下都舒服。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石夹沟旅游,石夹沟旅游跟团价格,石夹沟当地游路线,石夹沟旅游攻略,石夹沟旅游资讯等石夹沟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