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城短短30余年,人们曾经赋予过很多建筑地标的头衔。从上世纪80年代领导人访问参观必至的国贸大厦,到90年代亚洲第一高楼地王大厦,到441.8米高的京基100大厦,再到刚刚封顶的600米高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一座座代表深圳高度的地标建筑不断拔起,得到关注,再被另一座更高的大厦夺去光芒。除了国贸大厦和地王大厦这两个承载了深圳重要历史的建筑,其他被冠以地标的摩天大楼都只是以高度取得阶段性胜利,在城市精神层面却很难引起深圳人的共鸣。以深圳修建摩天大楼的速度,它们自然也会很快被未来的更高楼取代。
深圳人喜欢以高度决定地标,这或许和深圳没有像央视大楼和广州“小蛮腰”那样设计独特的建筑有关,但更根本的原因是深圳还太年轻。在物质缺乏的年代,深圳人修建高楼、引入外资、研发电子产品,这让深圳在30年间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变化。但30年太短,还不足以让深圳人积淀出自己独有的城市文化,自然也就没有可以凝聚城市文化和特征的地标建筑。只有经过自然积淀和历史考验的地标,才能引起深圳人的广泛共鸣,以及全国范围内的认可。
国贸大厦53层有中国最早的旋转餐厅
上世纪80年代,深圳人把去国贸大厦顶层的旋转餐厅吃广式早茶当做神圣的梦想。只有西装革履的有钱人才能走进位于国贸大厦53层的旋转餐厅,一边享用美食,一边透过玻璃幕墙看深圳神话般的崛起过程。当时,深圳人均月工资不足200元,而在国贸大厦饱餐一顿要至少30元。近年来,曾经日日爆满的旋转餐厅已经走下高贵的神坛,虽然价格变得平易近人,但相比去国贸旋转餐厅吃中餐,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去国贸对面时髦的金光华广场吃饭和购物。(摄影/李砚伟)
老深圳人的情感地标年轻人却说“没感觉”
“如今年轻的深圳人,估计没有人知道‘大钟楼’是哪了。”邓友力感叹道。邓友力在1991年毕业后分配至深圳,对于当时刚刚二十出头的他来说,大钟楼几乎是最为重要的深圳地标,“每次约会碰头,大家问‘在哪见’,毫无疑问,答案一定是‘大钟楼’。”
邓友力口中的“大钟楼”,指的是华联大厦上的钟楼。上世纪80年代末,华联大厦建成的时候,楼顶气派恢弘的大石英钟曾有“亚洲第一钟”的美誉。90年代,华联大厦商品价格低廉,旁边的爱华电子市场售卖着最新鲜时髦的BP机、收音机和随身听。由于“大钟楼”标志明显,周边商场众多,遂成为当时最受年轻人认可的地标。
重庆美亚旅行社www.57023.com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深圳旅游,深圳旅游跟团价格,深圳当地游路线,深圳旅游攻略,深圳旅游资讯等深圳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