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冲绳游走,石狮子、三线、石敢当、黑豚肉、水牛车、民歌小调、太鼓舞,样样都能见到我国南海一带的民俗缩影。而在那些非常有代表性的手信身上,却处处折射着冲绳人的勤劳智慧与热爱生命的乐观心态。这些,正是我想告诉你的,关于日本冲绳手信的故事。
关于日本冲绳手信的故事
冲绳人跟日本本岛人相比,更多了份海岛人的热情与亲切。在冲绳能明显感觉到,本地人对琉球王国的历史非常得骄傲,这片土地在百年里经历了主权变化,战火侵袭,和近30年的美国托管,一度在日本被边缘化,但终因其独特的文化和强大坚韧的民族魅力,得到了各国游客的喜爱。
日本冲绳手信的故事:芭蕉布
“海天一色的蓝天碧海,南方的风吹拂着芭蕉绿叶,这常夏之国,正是我珍爱的故乡-冲绳”。来自冲绳的《芭蕉布》是一首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歌,曾多次入选为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也是日本乐坛中众多歌手争相竞唱的曲目之一。在冲绳最北部的大宜味村喜如嘉,有一片面积3000平方米的芭蕉林,它们的主人就是芭蕉布“人间国宝”平良敏子。“人间国宝”是日本媒体对那些造诣颇深、身怀绝技的艺人和工匠的称谓,相当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5岁的平良敏子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芭蕉布。
所谓芭蕉布,顾名思义就是用芭蕉制作的布,芭蕉树经过两至三年的生长,至少200棵以上的芭蕉树,才能制作出1反布(量词,约10米长、34厘米宽的布,能制作一件和服)。从13世纪起,喜如嘉就作为芭蕉布的起源地而闻名天下。琉球王朝时代,芭蕉布除了供应王族们的穿着,还被作为上等贡品,和红型等琉球布料一起,向中国(大清)、日本(德川家)进贡。
二战开始后,喜如嘉的芭蕉林被战火摧毁,年轻的平良敏子带着精心保存的芭蕉布逃到日本本土。在那里认识了被誉为日本“民艺之父”的柳宗悦先生,通过他的介绍,在会教民艺馆馆长外村杏之介先生那里学习织布,也奠定了日后芭蕉布那简约、典雅的审美基调。战后,敏子回到冲绳,把技艺传授给喜如嘉的女人,保住了世代传承的手艺。1975年,芭蕉布织造技艺被认定为日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良敏子更在2000年被日本政府认定为“人间国宝”。现在,儿媳美惠子继承了她的衣钵,努力将芭蕉布织造技艺传承下去。
由于纯手工的制作、纯植物的提取和长时间的制作周期。一件芭蕉布和服,从芭蕉的种植到成衣的完成,至少需要3年时间和200棵芭蕉树,所以价格也自然不菲。在日本本土,喜如嘉的芭蕉布和服,标价20~50万人民币的也不在少数。日式木屐有布料的地只有脚面上的两条带子,在喜如嘉,用芭蕉布做带子的木屐,标价也要近2000元人民币。在那霸国际通的古着店里,芭蕉布和服也几乎都从万元人民币起价。虽然如此,作为新一代经营者,美惠子对芭蕉布的前景却很担忧。因为独创性很强,想入这行,就得扎根冲绳。有的孩子做了几年,耐不住重复性的工作就走了。工女越来越少,产量跟不上去,虽然售价高昂,又有政府的扶持,但对于3000平方米的芭蕉园和传承几代人的手艺来说,仍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日本冲绳手信的故事:宫古上布
和芭蕉布价值几乎相同的,还有来自宫古岛的宫古上布。冲绳县工艺产业协会中心的理事长小桥川顺市先生告诉我,在冲绳,按照图案、款式、原材料的产地区分,现被日本收入琉球服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那霸红型、首里织、大宜味村芭蕉布、读谷山花织、本部町琉球蓝染料、南风原花织、宫古上布、宫古麻线、八重山上布、久米岛织。在大大小小的纪念品店里,琉球布艺的元素也被广泛运用在环保袋、衬衫、钱包、木屐等纪念品上面。其中以八重山上布的花纹最受欢迎,因为这用四个方块和五个方块平行排列组成的花纹,有“永远在一起”的美好寓意。如今的首里城早已退去了昔日琉球王朝时的繁华,物换星移,不变的唯有守望在大宜味村那年近百岁的平良奶奶和她心爱的芭蕉林。听着《芭蕉布》,不仅感受到冲绳人对家乡的深情眷恋,更带我们这些异乡人穿越时空,心生思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