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洪水、疏九河的传说很多人都知道,但他治理青城山的故事,知道的人却不多。听老辈人说,在宇宙洪荒年代,青城山还是荒山秃岭,渺无人烟,后来在靠山脚的平坝地,逐渐有人居住,休养生息。
家在千里峨山丛中的汶山郡。汶山就是汶川和灌县紧紧相连,在由民江的上游。大禹长在由民江岸边,从小就跟由民江打交道。那时的由民江,一年三次小涨水,三年一次大泛滥。由民江源头水势本就凶猛,沿途再汇聚百川千整的山洪,水裹石,石夹沙,铺天盖地,席卷千里。
由民江年年都要发脾气,舌头一舔,再厚的青石坝,一舔一个大缺口;浪头一卷,一卷一片成汪洋。黎民百姓千辛万苦开的山脚田,垒的河岸堤,一眨眼冲个干净。躲水上山去住吧,峨山高又寒,地薄不产粮,人们只好守着灾害频繁的峨江河谷地维生。
大禹是个有心人,每当山洪到来,他跟着父亲筋、和邻里们抬石搬土、加高堤坝、堵口子、泄洪水,还抽空爬树梢,上山岭看水势、望水惰,打治水的主意。一来二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禹慢慢积聚了治沙防水的一些经验,特别是他那水滚堪、沙成田的办法,不几年就让野性难驯的峨江乖乖献出了沿河的河滩良田,使大禹会治水的名气,在峨山和九八十一条山湾、九九八十一道山梁都传扬开了。
这一年的春末,大禹和几位老人站在峨江边,观察着水线,谈论着今年的治水方案,突然,一个赶了远路的人跑来,说他是石城山民派来的,请大禹去石城山治水。大禹一听心想,从去年涨大水起,见天丢一颗包谷籽在陶罐里,算来三百多粒了,由民江快发狂了,实在离不开呀。但看来人说得恳切,又不能不去。好在汶山到石城,山连山,坡挨坡,汶山在山腰,石城在山尾,一路下坡走小道,第二天就赶到石城。
石城山:座座山峰平地起,个个山头光秃秃
大禹到了石城,气没歇一口,就顶山湾察看。连着转了几匹山,才禁倒抽几口冷气。只见石城山又高又险,高就高在座座山峰平地而起,危岩雄峙,险峰壁立,高触云端;险就险在个个山头光秃秃的,不能存水,小雨小流,大雨大流。山石泥沙从山上直冲沟底,淤平山谷,在谷口跑泥龙,漫滤平川,堆起漂石。
雨季一过,山又大旱,庄稼不长,飞鸟不停。大禹还没治过这种灾害。家乡山山有树,石石长草,虽说河道泛滥,灾害不断,总是雨过山青,雨停水清。自己年年治水,就是没有治山,他想了想对石城山的人说:“我没拴过泥龙。先试试把水关在谷口吧。”说完,他带着石城山的山民们,勘地势,察山形,划堪基,立界石,吩咐大家沿谷口进山沟,从上往下,由高到低,层层筑起石堪,好等雨季一来,把山洪锁住。
这项工程摊子铺得大,大禹等不及完工,就赶回家去了。谁知这年雨水来得早,来得猛,来得密,山谷堤坝还没完工,就给泥龙冲了个精光,山脚田土又变成烂泥塘。大家又派人去请大禹,哪料大禹已被中原盟主虞舜请去制伏黄河去了,石城山民使者急如风火,爬山越岭,在渭河边、华山脚找到大禹。
大禹正忙着架炉,铸炼劈开黄河上神门、鬼门、人门的神斧,见到石城山民使者,急忙说道:“不治山,只筑堪,费了工又费料,还没拴住泥龙。我对不住乡亲。在中原我见识到他们治山的方法很好,不能光治山谷,还得在山上栽树植草,保持水土,山下就永藻不受其害。”
石城山民使者为难地说:“石城山上光抹抹的,树籽撒了一箩又一箩,一颗苗也没长出来。”大禹笑哈哈地说:“娃儿要调教,才能离娘怀,树籽不经佑,哪能长成材。种树收益慢,可以种竹嘛。华山千尺幢峰顶有的是青竹,你挖些回去种吧。青竹见土生根,当年发兜,明年成林,后年就满山。有了树和竹,就能锁住泥龙。”
石城山民使者听了,高高兴兴地在华山千尺幢峰顶,挖了竹根竹鞭,回去栽在石城山三十六座山峰上。当年雨水好,满山冒竹笋,山民再经心护惜,不两年就郁郁葱葱,翠竹满山。人们又栽下松杉柏栓,让山山长树、峰峰挂绿,果然固住了沙土,锁住了泥龙。哪怕是夏天连下几十场偏东雨,哪怕雨点比胡豆大,下到沟底的水也是清亮亮的。整个石城山变了样,变得满山青幽幽、绿阴阴的,远远望去,像座青翠的城郭,大家就把石城山改名叫青城山。
汶山郡:议川旧有禹王台、禹王脚印石的传说。
水滚堪、沙成田:在河滩上筑起低矮纵横的堤坝,让洪水淹没,堤坝锁水。水缓沙停,水去成回。这种方法叫抄包埋,又名雨成埋。至今在民间仍流传,据说是大禹传下,故名禹成堪。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青城山旅游,青城山旅游跟团价格,青城山当地游路线,青城山旅游攻略,青城山旅游资讯等青城山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