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贵州,那是1970年3月;由于父亲工作调动,我的家从重庆搬到了贵州遵义的板桥,也就是娄山关附近。而我所读的中学,也恰恰是娄山关中学。为什么娄山关这么有名?是源于毛泽东的词《忆秦娥·娄山关》,在毛泽东的词诗中,它是有名的词: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词中那凄美和壮美的统一,悲凉之气和雄奇之气的浑然,在毛泽东的诸多诗词中,也是罕见的,秋色之中,我低吟词句,力攀此关,见雄奇依旧,却难寻悲凉。登上峰顶,眼前的娄山关被云雾浓浓罩住,既见不到“苍山如海”,更见不到“残阳如血”,莫非美景仅在诗中现,关山只为英雄容?倒是当年的战斗工事仍残留峰顶,见证着曾经的惨烈。
娄山关是贵州去四川的必经之地,而娄山关之战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胜仗,也是遵义会议之后的首战。此前红军且走且退,屡战屡挫,江西出发时的数十万之师,到此只剩几万,似乎不够蒋军几十万大军一顿收拾了,况且娄山关高峻险拔,确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黄军烈军阀派重兵驻守关上,怎么看都像红军的死地。然而毛泽东用兵奇诡,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将士用迂回战术用生命,硬是攻下娄山关,再战遵义城,败敌两个师,红军置之死地而后生,从而士气大振,自此峰回路转。
娄山关,当时,你一定看到了很多很多,你看到胜利之师拥关而来,你看到毛泽东信步关前,敞怀临风,长哦“苍山如海”,低吟“残阳如血”,你看到了英雄拿云,壮士登高,铁马斯月,金戈逐日,夕照青山,风卷红旗,你听到那一代风流和啸一声“从头越”策马率师绝尘而去,从此不复回头。虽然前面还有重重关隘九灾八难,虽然此时红军弱小得只能令蒋先生不屑,但历史已在埋下了伏笔:一个在前堵后追,饥寒交迫的困境中还能写出如此绝妙词的统帅,谁又能是他的对手呢?
从那以后,毛泽东再未回过娄山关,也未回过贵州。他给这座雄关留下了赫赫声名,也留下了一些别的,他的词刻在娄山关上。在我读中学时,我的学校的老师带我们去听红军讲解当年的战斗经历,这些老人,就是当年在娄山关战役后负伤掉队的红军老战士,当年掉队之后,这些人留居深山种田成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遵义我去过红军烈士墓,里面躺着许许多多有可能成为将军的年轻人,但他们为了共和国事业献出了生命。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了有名的遵义会议,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迎来了曙光。
离开贵州,离开遵义板桥的娄山关,也是出于父亲工作调动,那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已30年了。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娄山关旅游,娄山关旅游跟团价格,娄山关当地游路线,娄山关旅游攻略,娄山关旅游资讯等娄山关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