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乐山凌云寺被凌云九峰环抱,寺宇辉煌。凌云寺旧名报恩寺,因寺前有大佛所在,所以又叫大佛寺。
相传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早于大佛的开凿,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庙又有扩建。《方舆胜览》记载:"会昌前,峰各有寺",可见会昌以前佞佛之风的盛行。
会昌四、五年间,唐武宗李炎扬道抑佛,以僧尼耗蠢天下"为由,下令灭佛,凌云山寺庙仅凌云寺得以"工作精妙"而保存。唐代诗人岑参曾作诗:"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如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天晴看峨眉,如在波上浮。"
凌云寺后废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绝大部分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经多次修茸,尤其是解放后不断维修,保存了现在面貌。殿门两侧分列着4座记事石碑,记载了历代重修的经历。
凌云寺
凌云寺为蜀中著名佛寺,主体建筑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部分组成,各为一重四合院,布局严整,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大门匾额"凌云寺"为清末著名书法家赵熙先生所题,为此在民间还留下一段妙趣横生的佳话。
前是参天古木楠树,盛夏季节,清荫宜人。殿外两侧分列着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寺字的碑记。殿内正中塑像为弥勒坐像,皤腹欢颜,俗称"大肚罗汉"。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攒眉怒目,威武雄壮。天王殿后为韦驮殿,供奉木雕装金的护法神韦驮。
穿过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应身、报身),造型优美,神态庄重。两旁分列十八罗汉,神形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其左殿的方丈室已被改建为楠楼宾馆,有兴趣到寺内一住的游客可以就近欣赏佛门景观。
寺内最后一重殿是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在寺字中别具一格却另有一番情趣。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乐山旅游,乐山旅游跟团价格,乐山当地游路线,乐山旅游攻略,乐山旅游资讯等乐山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