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西安——平凉,崆峒山
交通:汽车(西安的城西客运站)
车次:每半小时一场
票价:30元左右
到达平凉后,选择了火车站的邮政宾馆,30元/人,休息一晚。
来崆峒山之前就了解到上崆峒山要分前山和后山,从前山上要坐缆车直达山的中峰再顺路而上,要去后山如果是打面的还得加钱因为从那里上还很远还要爬很高的山路。所以我决定从后山上山,然后从前山下山。
大概二十分钟的路程就到了崆峒山的后山,崆峒山离平凉的城区很近基本上就是长安区的翠华山到西安城区的距离(是西安的最近的一个山)。在绕前山的时候,看见前山的峡谷中有个很大的水库,碧波荡漾的样子,有了水的山一下子有了灵性似乎和北方的山有点不太一样,有一点南方水乡的高山的风骨。崆峒山经多次造山运动,形成了峭立挺秀的峰峦和各种嶙峋怪异的石景,犹如石灰岩山地的峰林景观。从而构成了崆峒山的主要地貌类型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为其基本特征。平坦的山顶上覆盖着一层浅薄的黄土,林木茂盛。
下车以后,沿着盘山的公路一步步地往上爬,路两边的桃花开得正茂盛,有红得有白的很是好看。想想三月份在西安区太平裕的时候秦岭里的桃花已经开了,可能是因为这里的温度比较低,所以花期比较迟。平凉,就是比较凉,呵呵。
今天由于下雨了,再加上今天不是周末也不是什么假期,在路上没碰到一个人,除了有下山的车偶尔从身边经过。感觉整座山都是我的,那种空山鸟语的幽静真是让人有一种误闯仙境的感觉,在远处不时传来喜鹊欢快的叫声,似有似无的天籁让我的心变得异常轻盈。路边的树木很多,有很多树都是那种极高的,差不多和身边的山同高了,应该是长了很多年了,我就这样穿行在树木与花朵之中。也许是机缘巧合吧,上次在爬另一座道教名山青城山的时候也是下雨,也是山上没什么人,这和道教在我心里的印象是比较相符的吧。作为中国自己的宗教,道教一直是很寂寞的站在角落,孤芳自赏,他不象佛教基督那样盛气凌人繁花似锦,象个老者站在最平凡的角落对你讲述着道可道非常道。道教总是和幽静、淡然、灵性和修心养性相连的。我走在这一个人的山谷,心静如止水。
大约三十分钟后,走到了北台(也叫桃花坪),是个停车场,今天没什么游客,所以显得空空荡荡的。再往上经灵龟台,五龙宫、七真观到了中台。倥侗史称道教第一山,真的不是浪得虚名的,道教的庙宇星罗棋布遍布在山上。不一会儿,到了中台,有两棵参天的大树,中间有个碑,说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当年曾寻访至此,拜天立碑。往前走,是一段很平坦的大道,在这大山的腰见有这么一处平坦之地也属不易。往前走就是朝天门,也就正式的进入了崆峒山的道教的世界。
进了朝天门,迎面是一道非常陡峭的石阶,上面穿过大山,山体上书两个大字-洞天。石阶因山势而建,巧夺天工,一种威严肃穆的感觉震颤着每个拾阶而上的人。
崆峒山山顶有两级老夷平面:2100米的香山顶,上覆第三纪红层;1900米左右的一级经切割为东、 西、南、北、中五台。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各有奇 势胜景。合天台、插香台与灵龟台,号称“八台”,与“四岭”(凤凰岭、狮子岭、苍松岭与棋盘岭)、“二峰”(蜡烛峰与雷声峰),同为崆峒山地貌的自然奇观。诸平台与山麓带先后修建了佛、道二教基地的“九院”、“十二宫”,共有寺观42处,大多集中分布在“五台”区,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再往上,经上天梯、摩针观、到西台。西台再上就是前坪山的最高处皇城,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平台,有很多的庙宇。三教洞中供奉的是儒释道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穆尼孔子及老子。太极宫中供奉的是太白金星。在崆峒山的主殿太和宫中是道教的始祖广成子,相传是和黄帝同时代的人,典故黄帝问道说的就是广成子,相传广成子在崆峒山得道成仙,黄帝上空峒向广成子请教治理天下的方略。还有雷音台、插香台、天仙宫等等。由于基本上没人,庙宇里基本上空空荡荡的,我每到一处燃香祈祷,很是悠闲,不象人多的时候连烧香也要排队。这是我感觉我的心灵和先人是相通的,我想这也许就是道教的常态吧,香客如织的喧闹会让人心思烦乱。
隍城是前屏山的最高处,从三仙宫出来是一个很大的平台,站在这里,山下的水库掩映在群山之中,升腾的水雾将山腰以下的景物遮盖的若隐若现。这是天上忽然下起了雪,一点点飘洒下来,有点千山鸟飞绝,万境人踪灭的味道。景色固然很美,但起了山风,冷风透过衣服有种刺骨的寒冷,想象这么美的景色我竟似乎无福消受,只能运动着才能不会感到那么的冷。哎,看来我来的时候真的不太对劲。
穿过隍城,忽然发现后面别有洞天。看看旁边的导游图,上面有崆峒山的极顶香山寺混元顶和通天桥。我决定先上混元顶再去通天桥,走在这里和前面的景色大有不同。由于这里的山势比较险峻,因此没有那么多的建筑,而且感觉可能人道的比较少所以树木的气是比较逼人,能感到那种这天蔽日的长势。心想,如果夏天来的时候这里一定很是凉爽,这里主体的颜色是那种金黄的颜色,落叶的颜色。除了石阶,大山基本上是被去年的落叶覆盖的,而新的叶子还只是刚刚突出了淡绿的芽。石阶上散落着不少的松塔,踢一脚,松塔钻进了金黄的落叶中香山下滚去,慢慢的它会融化在泥土中,滋养着这满山的生灵。慢慢的拾级而上,整个世界都是安静的,安静的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这种安详的宁静在如今这越来越嘈杂的尘世中弥现珍贵。我就这样,伴着自己心跳的声音,轻盈的向上。
这是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平台,是香山寺。有很多当地人好像在修停车场,面对这突然闯入的不速之客,让我感到不安。当人们能够轻易的来到这里的时候还会感受这宁静之美吗?当游客从车窗中看崆峒山的时候,他们能感受大山给于的震撼之美吗?也许,对他们而言这灵秀的大山与柏油马路再没有什么分别了吧。人们以这种粗暴的方式闯入崇尚天人合一的道教胜地的时候,这也许对这古老的国教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广成子在天有灵的话,也会不由得深深叹息的吧。
道教十二金仙——广成子简介
广成子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为黄帝时人,居崆峒山的石室中,自称养生得以道法,年一千二百岁而未成衰老。《神仙传》称其为轩辕时人,居住在崆峒山的石室之中,黄帝曾向他请教“至道之要”,广成子先是不予回答,过了三个月,黄帝再来问“治身之道”,广成子告诉他说:“至道之情,杳杳冥冥。无视无听,抱神心以静。形将自正,心净心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年,而形未尝衰。得吾道者上为皇,失吾道者下为士。予将去汝,入无穷之间,游无极之野,与日月齐光,与 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焉。”说完,传授给黄帝《自然经》一卷。其传说首见于《庄子·在宥》,其后之《神仙传》《广黄帝本行记》《仙苑编珠》《三洞群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消摇墟经》等均有所载。
又说广成子为黄帝之时太上老君化身。《太上老君开天经》:“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日广成子。消自阴阳,作道戒经道经。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崆峒山旅游,崆峒山旅游跟团价格,崆峒山当地游路线,崆峒山旅游攻略,崆峒山旅游资讯等崆峒山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