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山坐落于东经106.22,北纬29.49的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嘉陵江温塘峡的西岸,距北碚城区15公里,距重庆市中区约60公里。缙云山海拔约350-951.50米,其范围成北北东至南南西走向的长方形,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
缙云山素有“川东小峨嵋之称”,是千里嘉陵江流域唯一的亚热带天然森林公园。1982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称号,2002年被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缙云山景区内植物种类众多,主要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拥有许多稀世濒危树种,诸如香果树、纱罗、珙桐、水杉、银杏和红豆杉等,是长江流域保护较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基因库。
缙云山景区内的岩石是由近2亿年的中生代三迭纪须家河组石英砂岩组成,北段由于流水沿岩石节理裂缝溯源侵蚀,形成了许多垭口和山峰,从东到西形成嶙峋峻秀的缙云九峰,依次为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清代诗人何仕昌曾呤诗一首,形象生动的描述了缙云九峰的美景:“狮子摩宵汉,香炉纂天空。朝阳迎旭日,猿啸乱松风。夕照三千界,莲花七窍通。玉尖如宝塔,更有聚云峰”。
【洛阳桥】
这座小石拱桥的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小桥宽4米,横跨涧溪,掩映在碧绿的丛林之中,秀丽静谧。相传此桥得名与北宋年间“巴渝第一状元”冯时行有关。
现存的洛阳桥,系1953年修公路时改建的,为小石拱桥,桥身和护栏为青石筑成,桥面为石板路。改建时,桥的两边有两棵巨大的马尾松挡住去路,贺龙元帅极力主张保留,称之为“贺龙松”。可惜的是,1972年一株因故被伐除,另外一株也在1989年特大风灾时被毁。2005年,为了游人安全,桥面被拓宽,原来的桥拱也用水泥进行了加固。
【衡亭】
衡亭始建于1936年,由汉藏教理院的护院何北衡捐资建造,故名为衡亭。亭原为木柱、瓦顶、石栏,建在三元洞古寨门之上,亭内有石桌,石凳,石椅,供游人休息,观山望景。1989年,缙云山遭受特大风灾时,衡亭被大风抬至三十米以外的坡下,现在的衡亭是1990年重新修建的,为钢筋混泥土结构。
【晚唐石照壁】
晚唐石照壁为青石浮雕,高4米,宽4米,据考证为晚唐遗迹。石照壁正中为芭蕉麒麟图,左右两边是莲花图案(左单右双)。下面所刻的浮雕是青狮和白象,分别是文殊和普贤菩萨的坐骑,对峙相向,整个图案古朴雅致。
【明代石牌坊】
石牌坊始建于明代,坊高6米,宽5米,由青石砌成,上面雕有鸟兽等图案,顶部有浮雕青石装饰,牌坊正面上层嵌有“圣旨”二字,落款是“大明二年十月二十九日”,下层为“迦叶道场”的四字匾额,匾额为明神宗皇帝御笔,留于明万历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正月九日化主稳通俊书。牌坊的背面上层嵌有“敕渝”二字,下层刻“缙云胜景”,落款为明永乐五年明成祖(朱棣)皇帝亲手手书。坊上题字刚劲有力,气势豪迈。下层所刻的浮雕记载的是宋真宗(赵恒)将宋太宗(赵炅)所读过的240卷经书运送到缙云寺供奉的事情。坊前有石雕青狮一对,高1.7米,分列两旁,虎视眈眈。
【缙云寺】
缙云山素有“川东小峨嵋”之称,是川东地区久负盛名的佛教胜地,山中有八个寺庙,即缙云寺、白云寺、转龙寺、绍龙寺、石华寺、温泉寺、复兴寺和大隐寺,其中缙云寺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缙云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由慈应大师创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的寺庙是洛阳白马寺,建于公元67年,只比缙云寺早了300多年。
一般而言,寺庙主建筑都是坐南朝北,呈中轴线对称,从前至后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不同的是,缙云寺略偏东南。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本尊是弥勒佛,弥勒佛身后是护法神将韦驮。与全国其他寺庙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的情况不同,缙云寺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迦叶佛,因此大殿又称迦叶佛殿。大雄宝殿内的迦叶古佛,高约2米,金面彩衣,神采奕奕,左手弯曲平胸,掌心托一如意宝珠。左右两旁的胁侍,左边(男的)为帝释,代表生界法相;右边(女的)为梵王,代表色界法相,均为清代佛教塑像;匾额“昙花蔼瑞”代表吉祥如意。现大殿的一角存放的古钟原是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由智福和尚所铸,现在所使用的是1998年由佛教信徒捐资铸造的。缙云寺大殿门柱上原有对联:“芬郁灵台,三际寂光常照彻;华严觉地,十分刹海忠含客”,现已不复存在。
山门外,两参天银杏直向青天,古刹钟声与山间松涛相映成趣,寺内的双柏精舍方丈居室,两侧禅房与石刻,形成古色古香的意趣。在寺外,还存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苑碑记及太虚法师和正果法师塔和一座,上有赵朴初和邓颖超的新笔题字。
【碑亭】
碑亭在文革时又叫红星亭。20世纪30年代,世界佛学苑在世界上共有四个分院,中国有且仅有的一个就在于此。早在1930年,太虚大师游化入川的时候,听说刘湘有攻打西藏的意思,便劝说刘湘,“与其你用武力去攻打他,不如在思想上去软化他,建议成立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以研究汉藏佛学,融洽世界文化。”1938年,亭内立石碑,刻有《世界佛学苑,汉藏教院记》。碑文由汉藏教理院院长太虚大师亲笔所撰,碑额“华藏总持”由原国民党政府委员会主席林森所书。
【八角井】
冯时行,宋代文学家,被民间尊称为“巴渝第一状元”,因力主抗金而被贬,至缙云山办私塾,常常在这里读书洗墨,故八角井又叫“洗墨池”或“状元井”。这口井用由一整块青石砌成八角形故,称叫八角井。
【海螺洞】
海螺洞,因其形似海螺而得名。多年以前,洞口有许多凸石,加之海螺洞地处两峰之间的谷口,每当山风吹过,就会发出海螺一样“呼呼”的声音。后来,有好事者把洞口的凸石打掉,破坏了自然形成的空气振动发声的条件,螺声随即消失,只留下无限的遗憾。
【缙云山珍稀植物园】
从海螺洞向上,从右边山路可直登狮子峰。左边山路通往缙云山珍稀植物园,园中拥有许多举世闻名的珍稀树种,诸如香果树、桫椤树、珙桐、水衫和红豆衫等。缙云山原有竹种约20多种,植物园还引种栽培了许多新品种,如平竹、金竹和水竹等,目前缙云山竹种数量达94种。
植物园附近,有48幢小别墅。这些别墅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共西南局和重庆市委在衫木园中修建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主要供国家领导人避暑所用。每一幢别墅因地制宜,造型不同,各具特色。刘伯承元帅曾经居住的别墅是缙云山庄9号楼;贺龙元帅曾住缙云山庄7号楼;贺龙元帅别墅在石华寺后山,就是现在的“贺龙园”。小平故居位于距“贺龙园”三百米处三角花园的地方。
【狮子峰】
古语有言:“到了缙云山,不登狮子峰。美景未尽览,遗憾在心中”。原有狮子峰寨门,建于清朝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原为圆拱形单寨门结构,时过境迁,如今只剩下门轴了。海拔864米的狮子峰因顶峰岩石裸露,从下向上仰望,犹如一头俯卧的雄狮而得名。
【观景塔】
观景塔塔高41米,共九层,始建于2003年,塔顶层为防火瞭望之用,以监测森林火灾。站在观景塔上,若时机得当,可在不同的天气欣赏到不同的气象景观。天气晴朗时,林海茫茫,北碚城全景卧于足下;雨季时节,薄云淡雾,林海朦胧,流云飞雾,造就了缙云山三大奇观之一的“缙云烟云”。
若逢空气潮湿,薄雾弥漫,晴朗无风的早晚则可见佛光。佛光又称“宝光”,和“蜃”一样,都是与太阳光线折射有关的奇幻景观。当人背着太阳而立,光线投射到相对方向的云层雾墙上时,就可能看到围绕人影出现“红在外,紫在内”的七色光环,尤如传说中的菩萨“真相”显露,也如西方人心目中宝石外围的光环。因此,中国人称佛光,西方人称宝光。这种现象在湿润地区的山区与林区都能发生。
【香炉峰】
青云寨寨门,建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908年),寨墙长600米,海拔854米,香炉石高约20米,离峰崖3米。因岩体隽秀,形状象长颈香炉,故名香炉峰。
【相思岩】
相思岩位于香炉峰下,幽深静谧,纵横百米,深山一壁,光滑峻峭,气派壮观。岩下古木森森,幽篁成林。岩巅高处有一巨石,远远望去,像是一个人在沉思,故名相思岩。相思岩下有多处宋代的摩岩石刻,形状如塔的是猞猁塔,塔下凿有石窟,是专门埋葬高僧骨灰的地方。文革时期已被盗墓人挖空,现在只剩下空空如也的石窟,供人瞻仰。
【佛光岩】
佛光岩平台是专门为观看对面朝日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而修建。朝日峰的悬崖峭壁中央有一尊大约50厘米高的天然坐佛,以坐佛为中心,有许多圆形光环的天然图案,一直延伸到峭壁边缘,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如佛光四射,普照人间。
【太虚塔和正果法师塔】
大虚塔最早建于1958年,1966年被炸毁。眼前所见的太虚塔是1988年复建的,整个塔身用汉白玉贴面,汉白玉雕塑的太虚大师像高1.10米,立于塔顶。太虚大师原名吕淦森,法名唯心,浙江奉化人,与蒋介石是同乡。塔基碑文记叙了太虚大师的生平。
正果法师塔用青石砌成。正果法师是太虚法师的学生,所以法师塔规格比太虚塔低。“太虚法师之塔”和“正果法师之塔”十二个字由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赵朴初先生所书,挽联由邓颖超所写。
来源: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网站
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https://www.57023.com/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缙云山旅游,缙云山旅游跟团价格,缙云山当地游路线,缙云山旅游攻略,缙云山旅游资讯等缙云山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