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耸峙于武汉长江之滨蛇山之巅,金碧璀璨,与“蓬莱阁”等统称为中国的四大名楼。在这里,登楼远眺,极目千里,俯瞰一江春水向东流,其气势之雄伟浩大,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濒临长江之滨,雄踞蛇山之道。“拔地倚天,耸翠如屏”。登楼远眺,极目长江,俯瞰三镇,气势磅礴。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盛誉。
中外游人一到江南重镇武汉,莫不脚步轻轻前往瞻我曾经两次登临此楼,我曾经两次登临此楼,现在还是禁不住想再次登临以为快。历代文人骚客登楼吟诗作赋,讴歌其壮丽景观,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并有多如珠矶的神话传说,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颗 “明珠”。
现今的黄鹤楼、规模超前。以黄鹤楼为主题,因山就势错落有致,是由楼、亭、轩、阁、坊、廊、榭等组成的建筑群落。身临其境,沿着石板寻景觅幽,令人流连忘返。
我两次登楼都是和在江城认识的女友薇一起登的,那情景总是久久难忘……我们是手拉着手一起走进黄鹤楼的。仰望黄鹤楼,五层,四壁,角内凹,平面成中空“十”字形;高51米借山巅之势直薄云天,虽然是1985年的仿清建筑,但其规模、用财、架构和创意都匠心独运,远超古人。
其五层飞檐出檐深远,曲线优美,每层飞檐各有12个翘角,个个昂然向上,并且一律金色琉璃瓦,远望就象一只展翅的黄鹤,视觉上给人一凌空欲飞的动感。还有楼外形“下隆上锐”,“四望如一”,且层层设制回廊,使游人方便。
四方匾额皆名家手笔:迎面东,“楚天极目”、“帘卷乾坤”,开阔也;北“北斗平临”、“云横九派”,高耸也;西“黄鹤楼”、“气吞云梦”,磅礴也(暗贬岳阳楼);南“南维高拱”、“势连衡岳”,巍峨也(暗贬滕王阁)。
走进黄鹤楼,等于走进了历史。心头升起的是浓浓的沧桑感。据地方志记载,黄鹤楼始建于223年,当时还只是一座用与军事嘹望的指挥岗楼。三国时期及东晋以后的南北朝,群雄并起,各据一方,混战不已,谁都想在这临江负险的宝地扎牢根基,称王称霸。
走近黄鹤楼就是走近了中国传统文化。黄鹤楼的门柱、大厅和墙壁上,悬挂着许许多多的楹联,诗碑亭里镌刻的的是历代名人高士的墨宝。许多名流俊杰在此留下了足迹,许多骚人墨客曾在这里吟诗作赋,创作出灿若繁星的绝句华章。这些诗词楹联书法,使黄鹤楼处处洋溢着厚重的文化气息,成为我国四大文化名楼之一。崔颢的诗句雄视千古,脍炙人口。
薇告诉我:传说唐朝崔颢游黄鹤楼,在楼上题了一首诗,文情俱佳。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以娴熟的歌行手法入近体,写出了被严羽称为“唐人七律第一”(《沧浪诗话》)的《黄鹤楼》:“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据说李白游黄鹤楼时,读到此诗后另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见《唐诗纪事》)。如果以严格的律体来衡量,这首诗头几句连用三个“黄鹤”,颔联又不规整,颇有“出格”之嫌。但从另一面说,为了情感的自由抒发而不惜打破定格,亦是一种创造精神的表现。
而李白和孟浩然同游黄鹤楼后依依惜别,孟浩然又乘船下扬州,望着远去的帆影,想着不知何日才能相见,“诗仙”满怀怅望,一不留神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更是让人久久难忘,仿佛把人带到美女的故乡—扬州。我和薇开玩笑说:“万一我们将来分手了,我一定到扬州找一个爱我的人”。薇生气的推了我一把说,“你好坏啊!你这山看着那山高,你在这样我不理你了。”
在黄鹤楼上,薇还告诉我毛泽东游黄鹤楼的故事:“虹(音绛),你知道吗?毛泽东有三大志愿:
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使我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当官僚主义,对全国干部也是个推动。
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我对地质方面缺少知识,要请一位地质学家,还要请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
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让全世界人民去评论我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我看着滚滚东去的长江,静静的听着薇动听的话语:“这是毛泽东没有能够实现的三大志愿:下放两年半;千里走单骑,考察长江和黄河;写一本披露自己心迹的自传。
1952年,毛泽东游黄鹤楼,不得不戴着口罩,但还是让一个孩子认了出来。刹那间,人群潮涌,警卫使出浑身解数才保驾下山。毛泽东对此感叹道:真是下不了的黄鹤楼!” “我只记得毛泽东畅游长江啊!”,听完女友的话我说,:“我对这里了解太少啊!”
原来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历代屡毁屡建,眼前重建的毫无雄伟气势,与新中国成立后重建的黄鹤楼,其巍峨简直无法比。现在我和薇相依相偎远眺龟山峙锁大江,俯视江水滔滔奔腾东逝,深深触发我们思古之悠情。
我对黄鹤楼有一种儒雅、神往的感觉。是从读到唐。崔灏的黄鹤楼诗开始的,这座名楼就永远地被铭刻在心头上。它与蓬莱阁、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四大大楼。黄鹤楼金碧辉煌,气盖大江,五层危楼,名不虚传,不愧天下第一名楼!
我们走到楼前,只见楼前一尊龟蛇上的一对黄鹤,锃锃发亮的黄铜塑像包蕴着楼的传奇内涵!步入底楼,一幅达顶的壁磁画:黄鹤楼上诗仙李白吟诗,欲吟不能,气宇轩昂,而又有自知之明。
旁有舞女伴之,楼之高天有一神仙,大约是王子安乘鹤吹箫而过,给整座楼渲染上了一种文学和道学的双重气氛;最令人回味不尽的是,悬挂在一楼大厅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联语写实又抒情,有如提壶灌顶,是人顿醒顿悟,豁然开朗。
二楼陈列的是从唐宋元明清直到今日黄鹤楼的变迁模塑。人们能从中感受到天下名楼几度兴废建毁,历经人间沧桑。而今身处的危楼,是八五年仿清建筑,外观美,保存好,气度大,给人印象特别深刻。它既不是现代建筑,又不是仿古之作,而是古典外型,四周为曲廊,供游人从各个角度远眺武汉三镇,内部有电梯,各楼面有中央展厅,陈列黄鹤楼的历史变迁。
三楼展厅陈列名舸模型,以说明地处大江中游的武汉,历来为兵家重镇,以及它接待过多少名舸巨船的历史,看到这里,我感到黄鹤楼与武汉其实是血脉相连的。难怪武汉人为何引以自豪,连普通的客轮都会安排时间让游人饱游一番,回味悠远。
四楼没有展厅,只有几间接待室,说明中国古典建筑的节奏,宽舒与紧凑相结合,供游人在此稍事休息。
登上五楼,即最高一层,外面正下着细雨。顿时出现了毛主席“烟雨茫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的诗境。此时,凭栏四望,你才能体会到:“临江吞汉,三楚一楼”的况味。东面蛇山郁郁葱葱,钟灵毓秀,眼前是新千年世纪钟,钟声不时响起,声音凝重浑厚,充满豪气和穿透力。
此时,三镇为烟雨所笼罩,好像蒙上一层神秘浪漫的面纱。引桥通向武汉长江大桥,远远望去是龟山和电视塔,一片迷蒙。亭台楼阁,粉墙红瓦,隐现在万绿丛中,仙风神韵,使人遐想。“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伟大的胸襟流露出来的不朽诗句又浮上心头。不是吗?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第一桥。雄伟的长江大桥横跨两岸,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只这雄伟一桥,就将武汉“九省通衢”的通都大邑的泱泱风貌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
毛主席畅游长江的情景,我们在照片上看到过。此时,正是主席伟大联想的意境再现!我和薇伫立在最高楼面,凭栏远眺,楼后是一座后楼,比主楼稍低,也完全沉浸在烟雨之中。
另两面是武汉的住宅区。在夏日的急雨中,设身于名楼最高层,尽情欣赏三镇的风采,这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满足!吟千古名诗,正可谓千古绝唱!难怪李白也要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之叹!我们现时的心情也是为黄鹤楼的美景所心驰神往,久久驻足而忘返,也为“日暮乡关”而“愁”。游时感到余兴未尽。
下楼向东,见铸于同治七年(1868年)的清黄鹤楼铜顶葫芦,高3.4m,重2吨;战国楚都郢城城垣遗址;新铸之“千年吉祥钟”等。过白云阁(西南侧有涌月台,东北麓有报膝亭),一路石牌坊五,正(西)背(东)额镌:“烟绕鹤楼(绿波高观)”、“荷风送香(竹露滴清)”、“白花浪溅(红叶林笼)”、“玉楼参差(银洲浩荡)”、“精忠报国(功业千秋)”;再东,岳飞亭、岳飞倚马雕塑。
我和薇一起来到蛇山领略了 “不舍昼夜”东流的大江的雄姿。江风劲厉,江面开阔。江边,黄鹤依旧,风姿飒飒,宏伟壮观,傲视江面。一列列火车奔驰而过,我们一辆的数着……
薇是学中文的,她的文笔很好,不一会她就写出一首诗:“大江东去情悠悠,相爱知己没有愁;青山绿水江中月,黄鹤也在心里头;风尘难磨英雄气,儿女情长永不忘,天下纵横初试剑,高歌一曲送情郎。”
黄鹤楼,不见你,心向望之,见了你,不忍离去,下的楼来,心仿佛还在原处,那天我和薇在黄鹤楼、蛇山整整玩了一天。这就是我美丽的难忘的黄鹤楼之行!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黄鹤楼旅游,黄鹤楼旅游跟团价格,黄鹤楼当地游路线,黄鹤楼旅游攻略,黄鹤楼旅游资讯等黄鹤楼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