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呼玛县,因其境内有一条呼玛河而得名,又称“呼玛尔”或“库马尔”,是达斡尔语,系“高山峡谷不见阳光的急流”之意,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黑龙江上游西南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这里盛产黄金,呼玛的采金史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自古就有“黑水镶嵌,黄金铺路”之称,如今它的地下依然蕴藏着相当可观的黄金矿脉。
黑龙江呼玛县介绍(上)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躺在金山上的地方,今天却没有借助它独有的矿藏,让呼玛成为淘金者的乐土--“中国的旧金山”,而是视金钱如粪土,过起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耕鱼火的日子,享受起了轻松惬意的田园生活,不禁有些让人颇感意外。
黑龙江呼玛县:意外挖出的金山
在光绪初年的某天,一个鄂伦春人正在广袤的大兴安岭的密林深处,面带忧伤的穿行着,他时而走走停停,时而四处张望,像是在寻找着什么,而他并不是在狩猎,原来他正在为他刚刚死去的猎马寻找一个理想的墓地。众所周知,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历来视他们的猎马与猎犬是最忠实的伙伴,但是他走了很久,找了好多地方,都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能让他满意的安息地。当他走到额木尔河支流的一个河谷的时候,他看到这里林木苍翠,依山傍水,于是他决定在这里为他最忠实的朋友掘一个墓穴,把它安葬在这儿。然而他只是挖了几下,便看到土坑里有很多金色的东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于是一个惊天的秘密就此被发现了,呼玛尔挖到了一座金山。
在呼玛尔发现金矿的时候,美国的旧金山已经成为世界淘金热的中心,所有怀揣着黄金梦的人们纷纷涌向加利福尼亚,并且也都幻想着能在世界上更多的地方,寻找到更多的金矿和发财的机会。所以当呼玛发现金矿的消息不胫而走的时候,很快就引起了一个近水楼台的俄国人谢列特金的注意,他马上邀请了一个探矿师,悄悄地潜入中国,偷偷地来到这个被当地人称为老沟的河谷勘察。他们发现清澈的河水下面闪烁着美丽而金灿灿的光辉,他们立刻下河捞上一把河沙仔细观察,发现河沙中发光的金沫几乎占了一半,这两个贪婪的俄国人先是非常震惊,马上又欣喜若狂,立刻回去纠集了一伙人,急不可耐的越过黑龙江到老沟来盗采黄金。
发现金矿的老沟位于现在的漠河一带,当时还属于呼玛县管理,八十年代以后才成立的漠河县。由于光绪初年时漠河地处边塞,交通险阻,又无兵驻守,所以,当以谢列特金为首的盗匪们大肆盗采黄金的时候,清朝政府别说对偷盗的事毫无察觉,就连发现金矿的事也是一无所知。直到后来参与盗采的人越来越多,才慢慢引起了黑龙江地方官员注意,并上报了朝廷,于是清政府便派官员加以制止,派兵驱逐盗匪。虽然是亡羊补牢,但是仅仅两年多的时间,被盗采的黄金就达到二十二万两之多,可见当时老沟金矿的黄金储量之大。
黑龙江呼玛县:临危受命的金圣
虽然清政府开始出面治理,但是由于距离发现金矿已经是两年以后的事了,盗匪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还有了自己的武装,加上俄国政府对于过界盗采敷衍了事,清政府又因国力孱弱并不能大力征缴,所以在以后的几年时间里对于流寇一样的盗匪,一直是不能完全根除。直到一八八七年清廷委派李金镛筹办国有金矿以后,沙俄盗匪们苦心经营的黄金梦才算是被彻底粉碎了。
李金镛为人正直豪爽,而且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江苏无锡人。试想,一个南方人,在此苦寒之地为官并身受重任,不仅要适应南北差异的气候环境,还要面对狡诈贪婪的沙俄政府,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相传,一次李知府在宴请沙俄的边防官员时,故意把一个将要处决的死刑犯扮成侍者,穿着清朝官员的制服,正当双方官员言谈正欢的时候,李借故指责侍者伺候不够周全,于是当着沙俄官员的面,推出去就给斩了。沙俄官员见状惊出一身冷汗,忙问:“被杀者官居几品”?李金镛回答“七品官”,俄方官员听后面面相觑,暗想:一个七品官,说杀就杀,这个人真是不好对付。不禁对李金镛心生畏惧,饭都没敢吃便走了,过后还给他起了个绰号“一只虎”(谐音就是李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