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丰都鬼城是长江三峡旅游景观中规模最大的旅游观光胜地,其景点分布广泛:在北岸老县城以“鬼城”所在的名山旅游观光区为中心,构成了国内最大的“鬼神文化”人文景观区,成为丰都鬼文化的经典景观,其中有国内最大的动态“鬼神”人文景观鬼国神宫,堪称世界之最的鬼王石刻,以及国家级森林公园双桂山;而南岸新县城则以南天湖为重点,构成了沿龙河流域集雪玉洞奇观、探险漂流、汉墓群、四坪低海拔森林公园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自然风光区。
接下来的“三星高照”,则是最受民间欢迎的几位神仙。其中,吉祥如意的福星身着红色官袍,头戴冠帽,手执如意,十分和善。据《史记·天官书》记载,他最早的名字叫作岁星,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己有祠庙供奉,而现存最早的星官画像,则是绘制于唐开元年间,但岁星的画像相貌怪异,头部似虎非虎,豹眼圆瞪,盘膝而坐在一巨大的野猪身上。
但另据《新唐书·阳城传》记载:他的原身是唐德宗时的道州刺史阳城。他最初原是谏议大夫,但因得罪权贵被贬为道州刺史,可他到道州赴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进贡侏儒的恶俗。
据说,在他之前的道州刺史,每年都要把一些侏儒作为当地特产进贡给皇帝以悦龙心,后来官员找不到那么多侏儒,竟把好端端的孩童装在陶罐中,只露出头部,专门用这种残酷的方法制造侏儒迎合皇帝。于是,阳城一到任便释放了被困孩童,并冒死向皇帝请柬,废除了这一恶俗,后人为感念其救黎民于水火之中,便为他修了阳城庙,并视他为福神,因而后世的福神形象便定格成了慈眉善目的长着形象。
而一身花红长袍,头戴方冠,面庞清瘦的禄星,是三星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他既是护佑考生高中状元的文曲星,又是大名鼎鼎的送子神仙,还有人说他的真身本是一浪迹天涯的得道高人。不过,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却说:北斗七星正前方这六颗星统称为文昌官,其中最末的那位就是主管官禄的禄星。
因而历代书生学子都奉其为仕途之路的主宰神。可是,《历代神仙通鉴》中却又说他的原身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云游道士,名叫张远霄,最擅长弹弓射击。他在青城山练就了一身好本事后,便浪迹天涯,以除暴安良,赏善罚恶为己任。另外,也有传说认为他是后蜀皇帝孟昶。
话说宋初,孟昶与宠妃花蕊夫人一并被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所俘后,赵匡胤借机使孟昶“意外”身亡,并将花蕊夫人接到宫中做了自己的妃子。于是,花蕊夫人便背着赵匡胤画了张孟昶的画像以寄托哀思,但为防止被认出来,花蕊夫人就将孟昶的龙袍改成了戎装。
一次,正当花蕊夫人对着画像感伤之时,赵匡胤突然出现,他看到画像觉得眼熟但又一时想不起来,便问:“这是谁呀?”花蕊夫人心中一紧,顺口说:“这是蜀中的送子神仙,名叫张仙,非常灵验。”这才蒙混过去,但后宫的其他妃嫔却信以为真,争先恐后地前来祭拜,并且又渐渐传到了民间。
从此,融合了文曲星,张道士和孟昶的禄星便诞生了。三星中的“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他身着红色印花长袍,白须及胸,笑容慈祥,右手执桃木手杖,顶端挂个棕色酒葫芦,左手捧个大仙桃,名曰“寿桃”,尤其是他的大脑门自古就被世人视为长寿的象征。
早在秦朝时,秦始皇就在咸阳建造了寿星祠,专奉老人星以求长生不老。后来,供奉寿星又渐渐被赋予了尊老孝道的伦理色彩,更有了敬奉天上老人星和人间年逾古稀老人的含义,并传承至今。
“目连救母”,距“三星高照”不远,这是个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佛教故事。佛陀的大弟子目连,乐善好施,非常敬重佛家“三宝”(即佛、法、僧),但他的母亲却吝啬贪婪,不仅用扫帚驱赶前来化缘的出家人,而且看到有人饿死在她面前,也不会出手相救,所以她死后便被困在了饿鬼道。
目连跟随佛陀修行得道后,用天眼通观三界时,看见母亲正在饿鬼道受苦,便提着一篮子糕点遁入冥界。但当他把食物拿给母亲时,那妇人又不愿与身边的饿鬼分享。可就在她把手护在篮子上时,里面的食物立刻又变成火红的木炭。没能帮到母亲,目连便向佛陀求助。
佛陀便说:“你母亲贪念极重,凭你一己之力是无法解救的,须得聚集多位得道高僧之力,并在结夏圆满的七月十五僧众自恣之日,以百味珍馐置于盆中供佛斋僧,才可使她得以超度。” 然而,当目连把母亲救出后,那妇人却变成了一个既像狮子又像狗的怪兽。不过,佛祖见目连如此行孝,便封其为幽冥地藏王菩萨,统管阴曹地府。
“白鹿哀鸣”,是最值得一看的一景。它讲的是关于苏轼游览丰都的一段传说。古时,丰都方圆数百里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饿尸遍野,这凄惨的景象让双桂山上的白鹿都发出了苦苦哀鸣之声,所以当苏东坡途经此处时,听到白鹿的哀鸣声,撕心裂肺,不禁怆然。
于是,他拿起砚台,将里面的墨汁狠狠地朝天空撒去,想借此发泄心中的郁愤。不想,他这一泼便把天空泼的浓云四起,雷电交加,大雨滂沱,从而化解了旱灾——这组景观,体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接下来,当一路提心吊胆的游客,在惊恐与好奇之中游览到“天子娘娘”处时,才可借此吐口“惊”气。“天子娘娘”的宫殿以鲜红为主色调,红色的地毯,红色的帘帐,就连这里的宫女也是身着红色长裙,缎带束腰,长发结髻,温婉俏丽,而那文静秀丽的天子娘娘,则凤冠霞披,浑身上下珠光宝气,金光闪闪。如果游客有兴趣,还可在这金璧辉煌,歌舞升平的大殿内,头戴阴天子的龙冠,身穿阴天子的龙袍,与凤冠霞帔的“阴天子娘娘”共坐在龙床上合张影。
此后的景观,还有八仙过海、庄生试妻、钟馗嫁妹、孟婆卖茶、万仙大阵、观音普渡和六道轮回等。“八仙过海”,是根据八仙过海的传说塑造的。
相传,“八仙”原本都是凡人,据《列仙全传》、《历代神仙通鉴》、《续神仙传》记载,汉钟离本是汉代时的一个大将军,他成仙后手持芭蕉扇,“轻摇小扇乐陶然”;吕洞宾是唐末的一个怀才不遇的书生,经汉钟离点化成仙后,以长剑为兵器,“剑现灵光魑魅惊”;韩湘子是韩愈的侄子,他浪荡不羁,擅长吹箫,“紫萧吹度千波静”;
曹国舅本是宋代曹太后的弟弟,其法器是一玉板,“玉板和声万籁清”;蓝采和是五代时的一个民间艺人,他手捧花篮,“花篮内蓄无凡品”;铁拐李则是个爱打抱不平的流浪者,他腰挂酒葫芦,“葫芦岂只存五福”;何仙姑是唐代的一普通农家少女,偶食仙山云母而得长生不老,她“手执荷花不染尘”;张果老原名张果,是一江湖术士,法器为鱼鼓,世称“鱼鼓频敲有梵音”。
传说八仙结伴去蓬莱游玩,来到海边后,吕洞宾提议乘船渡海。于是,铁拐李将腰间的葫芦投到海中,变成游船大小。八仙坐在其上饮酒作乐,悠然自得。但当丝竹之声传到龙宫后,龙王的第七子花龙太子被美声所诱,便浮出水面见八人骑坐在葫芦上,其中有一妙龄女子,楚楚动人。
因而花龙太子心生邪念,忽然搅起巨浪,将何仙姑卷入龙宫。吕洞宾见状,掐指一算,得知是花龙太子捣的鬼,即率众仙潜入水中,与花龙太子及虾兵蟹将交战,几个回合下来,花龙太子输得一败涂地,才知这几人绝非等闲之辈,只好乖乖交出了何仙姑。
这里的塑像,八仙骑乘着铁拐李的酒葫芦浮在云中。粉色纱裙的何仙姑站在葫芦顶端,葫芦中间坐着左手握铁拐,右手抚膝的铁拐李;大红官袍的曹国舅站在铁拐李身后,手握着酒杯,自饮自乐;而屈膝而坐的韩湘子坐在铁拐李身旁,正在吹奏竹箫;其后是右手持剑,左手抚胡的吕洞宾;鹤发童颜的老者是张果老,他身着金色长袍,手握鱼鼓;而汉钟离则将芭蕉扇扛在身后,似乎在凝听箫声;站在最末的是两手抱着花篮的蓝采和,头微偏,神情天真无邪。
钟馗嫁妹:是组塑像群,那红花轿里抬着个穿着凤冠霞披的女子,她便是钟馗的妹妹,而抬轿的则是阴间小鬼,个个虽面目狰狞但却兴高采烈扮相喜庆。相传,钟馗生前进京考取功名时,曾因盘缠不够而得到了同窗好友杜平的支助,但钟馗顺利考取了头名后却又因长相丑陋,而被罢免了他的状元之位,因而悲愤至极的钟馗,当场便撞阶而死。
生性耿直,古道热肠的杜平,又含泪安葬了钟馗。钟馗到了阴间后,因其才华出众又被封为鬼王,但他始终难忘杜平的恩德。于是,便在一除夕之夜,领着鬼差回家省亲,并将唯一的妹妹嫁给了杜平,被传为千古佳话。
万仙大阵:是组声势浩大的塑像群。在这组“万仙”阵中,各路仙人骑着灵兽,手执各式神兵利器,士气高涨,十分壮观。据《封神演义》所述,仙界亦分为三教,分别为阐教、截教、西方教。故在这组万仙大阵中,三教都调集了所有的神兵,故这里即是鬼国神宫史声势最为浩大的一阵。
观音普渡:这里仙气四溢,美若仙境。尤其是以红黄绿三色霓虹灯及精美彩绘营造出的一大片紫竹林仙境,最为动人。那翠色欲滴的竹叶顺墙垂落,并投下斑斓光影。而竹叶之下的观音菩萨身着蓝白相间的丝质长袍,左手握玉净瓶,凝神直视前方,安详慈善;而观音身旁的善财童子,一袭紫红相间的短袖丝绸薄衫,头结圆髻,双手合十,双目炯炯有神。
据《南海观音全传》载,善财本是大华山的一个孤儿,但他心地善良,潜心修行。观音见其求道心诚,后来便带他回到紫竹林修行。而在《西游记》中,善财童子则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独子红孩儿,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练得“三味真火”,法力惊人,后因他捉了唐僧而孙悟空又奈何不了他的三味真火,只得请来观音大士才制服了他,并投了观音门下。
六道轮回:是鬼国神宫的最后一道景观,其实这几道门都是景观的出口,只要跨过这“六道轮回”之门,就可以走出城堡,重见天日了。但因这几道出口都分别被标为代表人道、畜生道、地狱道等六道轮回的名称,所以很多游客走到这里都会望而止步,担心脚迈的不是时候,上面转动的黄色轮子恰好会闪现出“畜生道”……
但只有经过了这番独特的游览后,当游客通过“人道”重新回到光天化日之下时,也许不少人都会望着天际上的万道阳光,才真正如梦初醒,不禁感叹生之可贵,善之可贵,并衷心祈愿人间从此无恶人和恶事,祝愿人类永远都能珍爱生命,宁善勿恶,崇尚善良,至善为福!
位于双桂山东部,是双桂山的代表性建筑。寺外有个檐角飞翘,古风浓郁的牌坊,三道坊门上都刻有状若疾奔的白鹿,中间门额上置有黑色匾额,上书“鹿鸣寺”三个金色大字,潇洒有力,颇具气势。
鹿鸣寺,分为上中下三大殿,古朴大气,雄浑壮观。相传,最初这里只是个山洞,洞内有两块状似白鹿的大石,后来它们得到了名山“阴王”的超度而有了灵性。于是,每逢月圆之夜,它们都会化成白鹿在山间奔跑嬉戏,不时地“呦呦”鸣叫,
但有一次,正当它们在山顶上鸣叫时,突然一声枪响,有只石鹿的腿被打伤。于是,猎人循着血迹追到山洞前,但当他走进山洞后却发现,洞内根本没有白鹿的踪影,地上只有两块状若白鹿的大石,而且趁着月光,猎人还清楚地看见地上的血迹就在大石边消失了。
惊异之中,猎人再仔细去看,又发现这两块状若白鹿的大石紧紧相偎,其中有一石上还真有弹痕,因而他惊恐之中诚意识到自己射伤的,也许是只得道了仙鹿,想到此他赶紧惶诚恐地叩拜了三下便出了洞。此事传开后,善男信女们纷纷前来拜祭,后来,人们又在山洞前修建了“鹿鸣寺”。
不过,传说终归是传说。事实上,鹿鸣寺早在唐代前就已经存在了,至明天顺年间,由江西按察司检事杨大荣捐资再度进行了扩建。如今,除香火鼎盛的寺内供奉有观音、地藏及十八罗汉等塑像外,长廊里还存有大量古诗词碑刻,名家荟萃,不乏名碑。同时,寺旁还建有“观音阁”和纪念唐代画家吴道子的“道子堂”,依山傍水,结构精巧。
位于双桂山山腰,是此山上最大的一个寺庙建筑群,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其中大成殿占地面积约800余平方米。殿内正中悬有一横匾,书有“万世师表”四个大字,匾下红柱上刻有“世代春秋孕育五千年文化;三千弟子拔萃七十二贤人”之楹联,概述了孔子一生的功绩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殿内正中塑有头戴冠冕,神情肃庄,高约8米的孔子像,两侧塑有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和颜回“四配”,以及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等“十二哲”。
此外,孔庙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珍贵文物当数汉砖壁了。它是由千余块花纹各异的汉砖砌成的一座汉代牌坊,牌坊的形制虽十分简朴,但黑红色墙面上的“汉砖壁”三个红色行书却行云流水,格外醒目。据称,这些汉砖均是从丰都汉墓中挖掘出来的,约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
汉砖壁之旁还有处气势恢宏的九龙壁,黑色的墙体之顶覆有琉璃瓦,而瓦上还饰有十分精美的镂空装饰图案,而墙面上则浮雕有“九龙捧圣”,上下八条云龙呈众星拱月之势围绕着中间的一条巨龙。这九条云龙布局十分精妙,雕刻的极为精细,不仅龙体上的片片龙鳞,龙嘴上的根根龙须皆清晰可辨,而且它们在祥云之中,或挥舞龙爪,或甩尾翻腾,或张口长吟,姿态各异,气势非凡。
不过,相比之下,与九龙壁相邻的九狮壁就显得现代了许多,并且规模也小了许多。尽管九狮壁的底色依然采用的是黑色,但那九只狮子着色鲜亮,或呈咖啡色,或呈金黄色,甚至还有宝蓝色,它们有的在戏嘻花球,有的在争抢丝带,有的还前腿倒立,没有了林中之王的威严,个个憨态可掬,俏皮可爱。
除此之外,孔庙的右侧还建有镇邪楼,朱红色的圆柱上钸有镂空雕刻,彩绘图案精细绝美,整体上显得十分雄浑壮观。楼门上的楹联颇具哲理,耐人寻味:“有鬼无鬼心中无愧,阴间阳间手上莫贪。”
原称“坡公祠”,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是为纪念一代文豪苏东坡曾游历于此,并写有脍炙人口的《仙山鹿鸣》而建。同治七年,修复扩建后改称为“苏公祠”。此后,清光绪26年,民国24年均曾有过翻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再次复建。
如今,苏公祠内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清泉流淌,鸟雀嘀啭,格外清幽雅致。祠内的塑有苏东坡身着长衫,侧身而坐,左手支着下巴,右手抚膝,凝神远望,若有所思像,以及苏家三父子的彩色塑像。四周环塑有白鹿雕像群,它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相传,北宋仁宗嘉佑年间的一个夜晚,丰都李知县突闻双桂山上传来呦呦的鹿鸣之声。于是,他一时兴起,随即循着鹿鸣之声前往双桂山。可他刚一进山,那鹿鸣声戛然而止。接着,他看见一只白鹿从树林间穿过,李知县随即追了过去,一直追到个平坦的山石前,他又不经意地瞥见大石上竟坐着个鹤发童颜的老翁。那老翁见他追鹿便含笑自语道:“白鹿夜鸣,翌日必有贵人到访。”
语毕,翩然走进林中不见了。说来也神奇,次日正午时分,果然有当时的文学泰斗苏家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由眉山赴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途经丰都登门造访。李知县盛情款待中,说到昨夜的奇事,苏家父子亦十分惊奇。饭后,几人又兴致勃勃的登上双桂山,趁着游兴,苏轼还泼墨写下了千古绝句《仙都山鹿》:“日月何促促,尘世苦拘束。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形迹。”同时,苏轼还当场题了“玉鸣”二字。所谓“玉鸣”,指的就是双桂山南麓的“玉鸣泉”,此泉泉水清凉甘甜,终年不断。
后来,人们又在此凿了三口水井,分别起名为“老龙水”、“还童水”、“长生水”。而苏轼所题的“玉鸣”二字就刻在旁边的石崖之上。此外,不仅这一带的石崖上还荟萃有许多历代名家题记,堪称一条书法长廊。其中董其昌所书的“万里江山”最具艺术价值,而且附近还有一“洗砚池”,传说苏东坡曾在此洗砚而得名。
麻姑,是代表长寿的仙女,虽自古受人敬仰,但在道教诸多神仙中她的出身却扑朔迷离,说法不一。如《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中引用《太平清话》载道: “(麻姑)姓黎,字琼仙,唐放出宫人也。”
但在《登州府志》里又说麻姑是北朝时一个名叫麻秋的将军之女,善良的麻姑看到父亲鞭打着民夫日夜修筑长城,并克扣伙食,十分不忍,故常常想办法支开父亲,或给民夫多弄了些饭菜,或借故让民夫稍事休息,但被父亲发觉后,便被暴打后,麻姑怀恨逃入山中,后得神人点化,修成正果。
另有传说云:麻姑位列仙班后,深得王母娘娘喜爱。有一次,王母娘娘生日时,麻姑见众仙家纷纷送来了贺礼,她便腾云驾雾在绛珠河畔采得千年灵芝,又在大江南北采来百花花露,并酿成灵芝寿酒献给王母,王母欣喜之中便封麻姑为“女寿仙”。
如今,洞口刻有“平都仙姑”字样的麻姑洞,尽管简朴古老,但洞旁的神龛上有一对联,颇有情趣:“鸡公鸡母都不论;猪头猪尾只要肥。横批:都来敬我。
位于双桂山迎宾门不远处,此亭是为纪念周恩来总理1958年来此视察而建。恩来亭是座十分简洁的三角亭,亭顶置有一小截白色短柱,亭下则有三根朱红色的圆柱。正面亭额书有笔墨饱满,浑厚有力的“恩来亭”三个大字,此为当代书画大师陆俨少于1986年6月所题。
亭的两侧悬有著名书法家董文所书的楹联: “忠党护国勋业垂青史,治民济世才德耀人间。”用以表达世人对周总理的深切敬爱之情。亭中,立有一高约一米的石碑,上刻“一九五八年三月四日,周恩来、李先念、李富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丰都纪念”。同时,在此之前丰都还称为“酆都”,就是这次考察时,周总理才将其改称为“丰都”。
紧邻恩来亭,是为纪念刘伯承元帅”护国伐袁”而建。亭额上有当代书法大家李铎所题的“护国亭”三个大字。亭中的石碑上刻有“刘伯承碑”,碑后刻有一首散文诗,高度赞扬了“军神”刘伯承的军事才华和人格魅力。亭之两侧,各有一碑,记录了著名的丰都血战。
其中有一块为刘伯承1950年10月,送照片给邓小平时所写的信:“一九一六年袁世凯称帝,发生了反袁斗争,我在反袁斗争中……脑顶受伤,右眼成疾……刘伯承一九五零年十月”同时,在护国亭前还置有群雕塑像,再现了当年战火硝烟的情景。
据记载,“丰都血战”发生在1916年农历2月。当时,刘伯承率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突袭北洋军阀,攻占了丰都县城后,2月17日清晨,在敌军疯狂反攻中刘伯承不幸被击中,子弹从太阳穴射入,右眼眶飞出……
不想,刘伯承化名刘大川,在重庆宽仁医院摘除坏死的眼珠和割除烂肉及息肉手术时,他以今后作战还”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而眼睛离大脑太近”为由,拒绝注射麻醉药,忍着常人难以忍受后痛苦,完成了手术,被沃克医生赞佩为“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位于恩来亭左上方,创建于1989年,是为纪念贺龙元帅于1923年任川东边防军警备旅长时驻防丰都而修建的。如今阁上悬有两块刻着“贺龙阁”、 “元帅轩”的匾额,分别为当代书法家王少墨与毛峰所题,中间三根圆柱上分别刻有颂扬贺龙元帅大将风范的“连环对”:“万代仰雄风”,“千秋怀念德”,“百战建气功”。
阁内左侧正中置有贺龙元帅的头部雕像,右侧墙上挂有贺龙与当时的丰都知事刘侗的合照。阁对面的“贺龙纪念碑”记载有他驻扎丰都时的事迹:“贺龙,原名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1922年,率青阳部入川,任川东边防军警备旅长。五月,率部队入丰都狙击勾结吴佩孚的杨森部。协助为政清廉的知事刘侗处决了作恶多端的团总许春樵。八月,提缴了害民驻军陆柏香营枪支,营救了被陆拘禁的刘侗……”
刘侗,陕西咸阳人。1922年,28岁时被川军杨春芳派驻丰都任知事,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思想开放,体察民情,严惩土豪劣绅,深受百姓爱戴,后与驻防涪陵、丰都一带的贺龙结下了深厚友情。是年三月,刘侗处决了欺压百姓的团总许春樵后,又因拒绝军阀横征暴敛,被军阀陆柏香扣留。不久,被贺龙派兵解救出来后,放弃仕途,加入了革命队伍。
位于双桂山顶东侧,是国画大师齐白石与胡宝珠的小女儿齐良芷为纪念父母的美满良缘,于1988年,赞助母亲的家乡丰都兴建的。此亭顶置白鹤,正中刻有“良缘亭”匾额,两侧楹联为:“齐眉师白,因荷而得藕,千里知音笔中情;蜀女爱画,有杏不须梅,一见销魂月儿圆。”
这幅楹联概述了齐白石与胡宝珠的美好良缘,其中联里“因荷而得藕”,是“因何而得偶”之谐音;“有杏不须梅”乃“有幸不须媒”之谐音,构思巧妙,自然贴切,实为佳对。
1919年7月,胡宝珠与齐白石结成连理后,每逢齐白石作画时,胡宝珠都会陪伴在旁为他研磨,有时,齐白石亦会耐心地指点胡宝珠跟着学画几笔。久而久之,胡宝珠的画技便酷似齐白石的风格,甚至可以假乱真。
据说,有一天夜晚,胡宝珠看到丈夫所画的《群鹅图》,一时兴起便临摹了一张。后来齐白石看了此画,还以为是自己的画作,提笔就在上面署名:“三百印富翁齐璜作于故都”。
直到次日,齐白石才发现这画是妻子临摹的,第二天一早,再次欣赏此画,原来,于是又兴致勃勃地在前晚的题名后加了一句:“此小幅乃宝姬所临,余眼昏灯昏看为己作,竟题姓名。越明日,又记之。白石。”
由此可见,他们不仅仅是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画友。正如齐白石在诗中所赞:“休言浊世少人知,纵笔安详费苦思,难得近朱人亦赤,山姬能指画中疵。”此外,亭中还有一大理石碑刻《良缘亭序》,这是齐白石的好友,中国书画研究社社长萧劳于98岁时所撰。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丰都鬼城旅游,丰都鬼城旅游跟团价格,丰都鬼城当地游路线,丰都鬼城旅游攻略,丰都鬼城旅游资讯等丰都鬼城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