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距成都市约150公里,景区面积150多平方公里,主峰金顶海拔3077米,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风景秀丽,有“峨眉天下秀”、“仙山佛国”的美誉,1996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我历来都是一个很喜欢旅游的人,尤其对于灵山秀水,更是没由来的向往和热爱,“峨眉天下秀”的名号,更使我恨不能汽车开到极速才好。一路上,我们一边听导游讲解一些进山的注意事项和峨眉山的基本概况,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光,我开始迷醉了-峨眉山植被覆盖很好,满眼望去全是绿。
大约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峨眉山门票(120元/人)售票处,门票的票面上居然还要印上购票人的头像,这在我到过的景区中尚属第一次。大约一小时过后,我们从海拔不足500米的报国寺,来到了峨眉山上海拔二千多米的雷洞坪停车场,那是峨眉山上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
这时雨已经停了,但山上雾气很大。下车后,我们要走一小段山路,换乘索道(上金顶40元/人,往返70元/人),在这一小段路途中,我基本上认识了团友们,有四川本地人,有来自武汉的、浙江的、特区深圳的,甚至还有来自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
二十个人挤在一个缆车车箱里,感觉很不舒服,但透过玻璃窗,看着峨眉山秀丽的风光,心中的不快稍微减少了一些。下了索道,往上走一小段路,就是峨眉山主峰金顶,海拔3077米。这时天空居然放晴了,太阳还露出了脸,我此时的心情就像这阳光一样灿烂。
金顶最高处建有一座寺院-华藏寺,据说,华藏寺的屋顶为纯金所铸,故称“金顶”,寺内是有道高僧修炼参禅的地方,游人如果不求签问卦,一般是不进去的,据说是怕扰了高僧们的清修。当然,进华藏寺是要捐香火钱的,导游一再强调:不是买门票,是‘捐’-捐,当然是要自愿才叫‘捐’,但多数游人恐怕都是不自愿的‘捐’吧。
我们没有进高处的“金顶”华藏寺,只是走进了金顶峰上的另一座寺院-卧云庵,后来我才知道,卧云庵内有饭堂和客房可供游客食宿,价钱我到现在也还不清楚,听说比较贵,夜宿于卧云庵,入梦于白云之上,仅仅这个名字就让人沉醉了。由于卧云庵屋顶为锡瓦所盖,所以又被称为“银顶”。反正进“银顶”我们每个人都‘捐’了10元钱,不知进“金顶”要捐多少。
金顶上还有一个面积不是很大的小广场,这在高高的峨眉绝顶上倒是很难得的。
华藏寺建在金顶最高处、悬崖峭壁边上,这悬崖就是有名的舍身崖,崖石全是古老的玄武岩,为什么叫‘舍身崖’,据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是关于男女之爱的殉情故事,只是导游小姐在给大家讲故事的时候,我早已站到舍身崖边,看峨眉山迷人的风景去了。
舍身崖确实有点险,和有名的西岳华山有得一拼,并且崖边基本上没有什么安全保护措施,建议:胆小、有恐高症和心脏病患者不要到崖上去。
从金顶往下走一小段路,我们便坐上有轨小电车(票价往返50元/人),前往峨眉山最高处,海拔3099米的万佛顶。二十分钟后,小电车在一处地势较平的地方停了下来,四周都是高高的云杉,我们下了车,从这里上万佛顶还要爬一段山路,导游让我们自已上去,她在下面等我们。
于是我们便欢快地上路了,我们几个年轻人走得很快,但没爬多远,多数人就已经气喘如牛了,特别是我,肩上扛一大瓶3公斤的矿泉水-我此时才觉得,我在山下买这么一大瓶水带上山,是一个多么愚蠢的决定。峰回路转,隐约间,我已能看到万佛顶上的阁楼了,几分钟后,我们大汗淋漓地登上了3099米的万佛顶。
万佛顶上是一个不大的小平台,四周有石砌围栏,平台上建有一座三层阁楼,据说是座铜殿-但我看上去不太像,楼上悬有一座大钟,据说:大钟的钟声能传到峨眉山佛主普贤菩萨的耳朵里,敲响大钟就能求得普贤菩萨的赐福。当时在万佛顶上,我只顾远眺群山美丽的身影,全没想起去敲钟-阿弥陀佛,佛主原谅我吧。
在我的印象中,我感觉万佛顶是峨眉山最美的地方了,在这里几乎可以看到峨眉山的全景,极目远望:一会儿,青翠的群山连绵起伏,清晰秀丽;一会儿,群山在缥缈的云雾中时隐时现,若梦似幻,仿佛仙境一般,而我便是这人间仙境里的仙人,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了“峨眉天下秀”的真正涵义-但面对这么美的风景,两位同行的团友大哥却坐在一边,掏出香烟,吞云吐雾,我真害怕他们的烟火把这大好的风景给毁了。
听导游说,如果天气晴好的话,在万佛顶上可以隐约看到远处西边海拔7000多米的贡嘎雪山,和东边辽阔的成都平原,但那天雾实在是很大,所以我们没有看到雪山和平原,还听导游说,如果天气适宜(有阳光和雾气),而我们运气又好的话,便会看到很有名的天下奇观-峨眉佛光,当然,那天我们运气也不太好。
万佛顶上,平台阁楼下面,在用砖铺成的小道旁,到处是一大片一大片开满黄色小花的高山杜鹃,漂亮极了!这时,雾忽然大了起来,平台上的阁楼在层层雾霭中,就仿佛天上的宫殿。好美,太美了,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我缓缓走下了万佛顶。
回到金顶,接着便要坐下山缆车到雷洞坪车场,我们几个年青人表示:要徒步走到雷洞坪,老坐缆车没意思-尽管这其间有近5公里的路程,但在我们的一再坚持下,导游小姐最后妥协了,不过她提出了一个条件:只给我们40分钟,必须赶到雷洞坪。
于是我们小跑着下山了,山路多是一级级的台阶,我有点担心我的膝盖吃不吃得消,为了赶时间,沿途的风景我们也不敢过于留恋,腿上虽累,但心里却感到无比的畅快。
在山路上,我们有幸看到了峨眉山有名的猴子,它们在树丛里钻来钻去,在树上跳来跳去,十分悠哉地吃着游人赠与的食品,好玩归好玩,但你绝不可疏忽大意,峨眉山上的猴子是猴群,并非人工饲养,野性未改,且十分顽劣,经常会抢夺游人的手提袋,或是把爪子伸进游人的衣服口袋里掏东西吃,这样也就经常会闹出顽猴伤人的不愉快。
终于,我们按时赶到了雷洞坪车场,车场上除了导游小姐,其他座缆车的团友们都还没有赶到,我们几个得意地看着导游小姐笑了起来。
车子缓缓地下山了,盘山公路上,每过一个转弯处,就有一个不锈钢制成的凸形反光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特别引人注目,那是为了行车安全而准备的。
已是下午一点多了,我们便在山腰的一家小饭馆准备吃中饭。饭后,我们将前往圣寿万年寺,我们几个小年轻还是坚持不坐缆车(单程30元/人,往返50元/人),要步行到万年寺,万年寺所处海拔并不高,附近树种多为阔叶林,一路上古木参天,山间小道十分的清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心情很是欢畅。
半小时后,小路变成了许多的台阶,台阶的尽头便是庄严的圣寿万年寺。万年寺是峨眉山讫今为止历史最为久远、规模最大、香火最盛的寺庙,始建于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当时叫“普贤寺”,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慧通和尚重建,易名“白水寺”,宋代又改名“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再次重建,万历皇帝为了给自己的太后母亲祝寿祈福,赐名为“圣寿万年寺”。
万年寺历经了近千年的岁月沧桑,仍然风采依然。万年寺的山门建得很有气势,“大光明山”匾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们在每人“捐”了10元的香火钱后,走进了万年寺,门殿两侧高大的四大金刚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寺中建筑历经千年风雨,多为毁损后所重建,唯寺内高处的无梁砖殿(公元1601年建成)至今尚存。砖殿仿古印度佛寺建筑样式:上为半球形屋顶,下为正方形殿堂,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全殿用砖砌成,通体无柱无梁,全靠拱顶承受压力,几百余年来,历经地震多次,至今丝毫未损,被称为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砖殿内顶饰有飞天藻井图案,殿内四周为环形佛龛,供奉有小铁佛,殿中央供奉着普贤菩萨骑象金身,为铜、金合铸,公元980年,由茂真禅师奉诏在成都所铸成,耗费黄金三千余两-普贤菩萨神态安详,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头戴五佛金冠,手执如意,体态丰满,神情肃穆,莲花花瓣绽放,重叠四层,座下的六牙白象姿态雄浑,大耳下垂,长长的鼻子几乎拖到地上,四足立于莲台之上,铜像比例匀称,铸工精美,一千多年前,这尊重达60多吨、高7米多的铜像在铸成之后,依靠什么托运工具和技术手段运到峨眉山上安放,至今仍然是个谜。
大象后腿上,有块地方的白色泥塑已经被擵掉了,露出了金黄色的铸铜,我问导游这是怎么回事,她告诉我们:大象象征强壮,触摸象腿能给人们带来健康-原来,那块白色泥塑是被想拥有健康的人们摸没的,我赶紧虔诚地摸了摸象腿-普贤菩萨啊,赐我健康幸福吧!
寺院内还有一个长方形水池,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游历到峨眉万年寺,僧人广浚曾在池边为李白弹琴,琴声清越优美,就连池中的青蛙也被琴声所陶醉,竟模仿琴声“呱呱”叫了起来-不信,你可以在池边击掌,池中的青蛙便会发出琴声一般的叫声-当然,蛙声毕竟有别于琴声,但传说还是很美的。于是,那池中的青蛙便有了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弹琴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