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旅游 — 吴哥窟罗洛士遗址群
罗洛士遗址群﹝RoluosGroup﹞,位于暹粒市区的东方约十五公里处,是现在吴哥遗址的前身所在地,也就是吴哥王朝最初的首都所在地,被人们看作是高棉艺术的开端,其后的国王才又将王城迁到现在小吴哥(吴哥窟)的地方。
西元八O二年,闍耶跋摩二世结束了柬埔寨分裂的局面,在靠近罗洛士地区登基为王,为了试图将王权神格化,以维持柬埔寨的统一,于是他建庙举行祭典,是为现今的罗洛士遗址群,其中包含【巴孔寺】﹝Bakong﹞、【罗蕾寺】﹝Lolei﹞、【比列科寺】﹝PreahKo﹞。
巴孔寺吴哥王朝第一座用砂岩石块代替红砖所建的寺庙,因此意义非凡,巴孔寺曾经是市中心的大型庙宇。远远一看,只见一尖顶方型的高塔,立于较宽阔的塔基之上。它有五层的方形金字坛,底层边长65米,各层的基点原有塔门,最顶层中心矗立一座宝塔。
巴孔寺是吴哥文化的第一座神殿山。神殿山乃是印度教相信,宇宙中心是一座须弥山,故巴孔寺以5阶式的锥塔建筑表徵「须弥山」。巴孔寺较比列科寺、罗蕾寺都来的大且完整,寺庙外围还有道护城河。由第2层围牆进入,由此到内牆之间原为人工壕沟覆盖,但今已乾涸。
巴孔寺是柬埔寨吴哥窟古蹟中位于暹粒市西南15公里的一座供奉湿婆神的印度教寺庙。根据1935年发现的寺碑记载,此寺庙乃是881年吴哥国王因陀罗跋摩一世建立的国庙,追求胜利的愉悦以及对宗教的虔诚,也开启了吴哥王朝历代以神殿山方式呈现的建筑风格。
比列科寺又叫神牛寺,主要是建筑物外面有着许多神牛的凋像,代表着印度教湿婆神的座骑。比列科寺的建筑亦採取红砖建筑,但门柱、门框、门楣、神像及阶梯,都已改为石凋,所以算是比罗蕾寺更加进步的建筑技术。但因为年代久远,比列科寺的现状也是岌岌可危,但尚能从其用石凋的建筑上,看到其风采的过去。
柬埔寨旅游 — 吴哥寺(小吴哥)
吴哥窟又称小吴哥,或是吴哥寺,与一般俗称大吴哥的吴哥城(AngkorThom)有别。吴哥城是当时的王城,而吴哥窟则是在吴哥城东南方,有自己的护城河,彷彿小一号的吴哥城一般。
吴哥寺是西元1113到1150年间由吴哥王朝的SuryavarmanII(苏耶跋摩二世)所规划兴修的。它不仅是寺庙,是皇宫,是陵墓,在护城河圈围的范围中,当时也估计住了20,000人。
佔地广达200公顷的吴哥寺,是全世界最大的神殿,呈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1。3公里之长方形,外部被宽达190公尺由红土及砂岩盖成的人工壕沟包围,东西各有条砌道通往外城。外城牆由红土所筑,长宽各为1025公尺及800公尺,它的中心便是基座长宽为332及258公尺的神殿,是典型的印度教建筑。
吴哥寺的入口位于西方,经跨越壕沟长达250公尺的石砌道,即达建有三座高塔的西城门,由此通往神殿的石道长达350公尺,两侧各有一座藏经阁及莲花池,透过莲花池的倒影观赏吴哥窟,或搭配经常出现于莲花池前的白马与小孩,就是最佳的吴哥窟观赏角度。
柬埔寨旅游 — 巴肯山
巴肯山就位在小吴哥与大吴哥之间,是吴哥窟主要遗迹群内一座高67米高的小山丘,也是传说中全球赏落日最佳的地方之一!九世纪末,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Ⅰ)迁都吴哥后,并在吴哥地区的最高峰巴肯山顶上建造巴肯寺做为国家寺庙。虽只有海拔67公尺,但视野非常辽阔,可以俯视整个吴哥的面貌。
巴肯寺的结构是以印度教信仰之概念所建造而成的,象徵着当时的人民对「山」的崇拜。依照山势的地形,一层层方正的平面空间及石牆砌造,向山顶上延伸并逐渐缩小,最底层的面积76平方公尺,最上一层的面积是47平方公尺,就如同是「山」的形状,越接近顶端,石阶就越为陡峭。巴肯山脚下有四座红砖建造的塔门,其中在东、北、西三面各有通道可供登上山顶,等于把整座巴肯山都规划成一座寺庙。
围绕着巴肯寺的中心,共有108个大大小小的砖塔,108是印度教宇宙秩序的总和数字,其中每一座砖塔也象徵着一座山,但这些塔保存状况并不佳,有些甚至毁损得非常严重。
巴肯山以观看日落而闻名,每到黄昏时分就会涌进了许多的巴士和观光客。登巴肯山有三种途径:一是沿略为陡峭的山路走约10-15分钟;二是沿坡度较平缓的小路走,虽比较好走但路途较远;此外也可额外花15美元,乘坐大象上山。到此看夕阳最好随身携带手电筒,免得回程得摸黑下山走大象步道。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东南亚旅游,东南亚旅游跟团价格,东南亚当地游路线,东南亚旅游攻略,东南亚旅游资讯等东南亚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