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闻名于海内外,并为亿万人所向往旅游观光之地的古镇磁器口,其历史究竟有多久?究竟会有多古老?至目前,对磁器口的历史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此即为当前最流行之说,源于沙坪坝区地方志办公室编著之《古镇磁器口》一书;并在2000年起动保护开发磁器口时之宣传与口号:“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为大众所广泛接受。
其依据是,据民国《巴县志》中有关“白崖寺”的记载。《巴县志》云,白崖寺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即公元998—1003年)。由于寺庙兴建后,香火日盛,加之交通便利,人口也就越积越多,便逐渐形成了场镇,即白崖场,亦称之为白崖市。约从公元1000年至2000年,便是一千年。
此说亦系源自《古镇磁器口》之书,为重庆师范大学管维良教授所提出。认为,在南北朝的后梁时期(公元556-586年),西魏尉迟迥(曾任益州剌史)伐梁平蜀后,在磁器口白崖山(即宝轮寺址)建有佛寺以保百姓平安。自后,便有白崖寺、白崖场及磁器口形成。其依据是《周书.尉迟迥传》,西魏距今已有约1500年历史。
此系根据磁器口街道于20世纪90年代所编纂之《磁器口志》稿。在1939年,中央大学史学系金静安和常任侠等人,曾在重庆大学侧岩滨临嘉陵磁器口江的崖壁上,发现东汉(公元25年—220年)纪年崖墓群。
其中,一号墓墓门外壁有文字题记“熹平二年十月十八日造此冢”(“熹平”系汉灵帝刘宏年号,“熹平二年”即公元173年)。另有四号墓,墓口外壁的亦题记为“永寿四年六月十七日囗作冢”(“永寿”为汉桓帝刘志年号,“永寿四年”即公元158年)。东汉永寿(公元158年),距修《磁器口志》(1990年后)有约1800年。此说在许多文件、规划设计中,多被引用。
如果要追溯历史,还可以寻觅到磁器口历史之更早依据。磁器口背靠歌乐山,实际就是歌乐山之部分而已。在古籍《华阳国志》里,诠释有歌乐山的文字:“大禹会诸侯于涂山,召众宾歌乐于此”。有说歌乐山由是得名,那是治水成功后的一次古朴的庆典。关于涂山的说法,在中国文化里有多个,但以在重庆南岸为可信度大。
据说是在纪元前2205年,大禹继承舜称为禹帝,为君主。这大禹,头上有着治水的光环,又喜好排场。登基后召集全国各部落酋长大会,传说即在重庆的歌乐山上,对着浩浩汤汤的长江、嘉陵江,开歌乐,召诸侯,会众宾。
在古代,通过水路乘船是交通的立要工具。大禹及各部落酋长来歌乐山聚会,必然要乘舟从嘉陵江下船,经过磁器口。据此,歌乐山的历史应在4000余年以上。按当前的公认,重庆历史3000千年以上。为此,磁器口的历史也应有3000千年以上。
若更早,则在抗战时期,歌乐山曾发掘到猿人洞穴,被历史学家卫聚贤称为“重庆猿人”。据考古发现,歌乐山地区可能是重庆主城区人类最早出现的地方。
但是,以上均尚未获得更充分的证据。不过,为了确定磁器口的历史起源,当前可以采用一种既论据充分,又能大家所接受的说法。在此,特提出“磁器口历史2000千年说”。
本说依据仍然是前述之东汉墓发掘。在沙坪坪区地方志办公室编著《沙坪坝区志》(1995年12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详载有东汉墓发掘情况与成果(见该书第869—871页),部分实物或照片,现仍保存于重庆市博物馆。在原沙坪坝区范围内(含化龙桥),发掘和清理了的有55座,大部分都在磁器口附近,还有在歌乐山天池等的(计32座,发掘清理情况不详)。
其中,在重庆大学松林坡砖石墓为夫妻同穴异棺二具,有陶佣、陶鸡、图案等,已显示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的水平。还发现有一面铜镜,上有铭文“元兴元年五月壬午”。“元兴”东汉和帝刘肇牌号,“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
据市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民国时期,沙坪坝区内井口戴家山墓葬内,还出土有商代铜器。由此说明,在东汉之前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时代,乃至商代,沙坪坝磁器口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的水平,而当时,磁器口是为中心已建有场镇。
西汉距今2000余年,在磁器地区发拙的古墓,不仅有实物,还有文字。由此,将磁器口的历史定在2000千年以上,是有充分依据的。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磁器口旅游,磁器口旅游跟团价格,磁器口当地游路线,磁器口旅游攻略,磁器口旅游资讯等磁器口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