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乘车从苍岭出发,在崎岖的盘山路上奔跑,渐渐甩开低矮建筑和农贸市场,再穿过一系列岩洞、翠竹林后,开始进入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大片的绿色植被扑入眼底,空气中的负氧离子令人神清气爽。站在制高点往下看,奶绿色的阿蓬江呈S型恣意流淌于奇峰峭壁之间,最远处与天相接,最近处却在一个马蹄形的大拐弯后突然消失不见,蔚为壮观和神奇。
重庆避世古苗寨
在大河口下车,可乘船游览阿蓬江的精华河段--神龟峡,峡谷全长38.9公里,河水迂回曲折,水绕山转,形成了多达27个弯,可谓“船到崖前疑无路,调转船头又一弯”,然而,每一个弯道之后的风景却别具一格,急流险滩、突兀奇峰、天然壁画、千年古树、野人洞、悬棺等,让人目不暇接、惊叹连连。船夫说,两岸的密林间藏匿着一群猴子,幸运的话会看它们在崖上攀爬,或峡边戏水。
重庆避世古苗寨:家家有坚石,户户绕清泉
阿蓬江畔往里徒步40分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石泉古苗寨。
古寨至今500岁,依山而建,分为下寨、中寨,和上寨,全村姓石。每家每户的房子里都神奇的长着一块石头,或在院子里长出了花树,或被埋在深深的地基之下。8股清泉从山顶蜿蜒而下,滋润着古寨的万物生灵。
我们在6点之前顺利到达下寨的石奶奶家。走进屋门,立刻被房屋的全木结构所吸引,灶台与客厅连为一体,上方的木天花已微微熏黑,门框因经年累月的抚摸而变得光滑圆润,然而房屋的各处却纤尘不染、整洁舒适。值得一提的是与古寨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牛角灶,一种弧形的柴火灶,因形状酷似牛角而得名,牛角灶通体黑亮,正前方绘有花、动物等民族图案。灶台上,5种不同大小和功能的锅一字排开,石奶奶在灶前挥舞锅铲,倒颇有几分沙场点兵的巾帼气势。屋子的另一边,是火铺,类似北方的炕,只不过是木板搭就,火铺的正中间用炭火烧着一锅水,正上方悬挂着令人垂涎的老腊肉。寒冬时节,石奶奶一家便围坐在火铺旁,喝酒、嗑瓜子、有说有笑。
当晚,热情的石奶奶用山里采集的食材和肉,给我们做了5菜2汤,咸菜烧白、香肠、土鸡汤、炒蕨粉、辣子炒椿芽、下酒花生米、蔬菜豆腐汤,3个人吃得肚满肠肥,酣畅淋漓。
重庆避世古苗寨:有蓝天有古树,没有喧嚣
古寨地处峡谷深处,6月开始进入雨季,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白天是大太阳,夜里却突来一场爆雨,巨雷在屋顶盘旋,闪电穿透雕花的木窗棂,忽明忽暗,屋前的溪涧骤涨,声音愈发清亮热闹。我再也无法入睡,守着东方渐渐露出鱼肚白,林间小鸟开始婉转歌唱,万物苏醒,古寨又迎来新的一天。当我还在为天公不作美遗憾时,太阳竟从厚厚的云层中探出了脑袋,不多时便阳光普照,只有湿漉漉的地面提醒着人们,这里刚下过一场爆雨。
天空经过雨水的冲洗,呈瓦蓝色,云朵像风吹散的蒲公英,满天空飘飘荡荡。我们沿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从下寨往上寨走,苍天古树以包围的姿势,将错落有致的青瓦木屋围得满满当当,一条山泉从山顶欢快出发,流经各家的房前屋后,最后注入寨口的碧潭中,村民们世世代代喝的就是这口泉水,掬一捧一饮而尽,顿感甘冽冰凉,暑气瞬间降下几分。
中寨,一棵老树将我们迎面拦截,这是旧社会时,族人执行宗法的地方,犯了事的人会被吊在这棵树上鞭打。树旁是全寨唯一的小卖部,只卖油盐酱醋、纸,及一些粗略包装的零食。据说,这家的老太太,收藏着一套100年前的清代嫁衣,从老太太外婆的外婆流传下来,被视为家传之宝,鲜有人见。
继续逆泉水而上,来到上寨,上寨的房屋稍显破旧些,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正蹲在门前晒豆子,老太太佝偻着背,耳朵不好使,手脚却十分麻利,我因走路不小心裤腿被树枝划破,便找老太太借针线,把划破处指给她看,她二话不说穿过坝子,利索的爬过高门槛,从里屋拿出黑色棉线和一枚断了半截的针,随后挤着眼睛对我说“你千翻哟,裤子都耍破了!”
傍晚,太阳褪去灿烂光芒,忙碌了一天的鸟儿各自归巢,古镇里传出有节奏的切菜声,几缕炊烟在房顶袅袅娜娜,那青烟缭绕间,勾起旅人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家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