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成就了一方独具特点的民俗文化,重庆本地有哪些特色的民俗文化呢?近日,重庆市规划局、市地理信息中心推出了一份《重庆特色民俗地图》,对秀山花灯、酉阳哭嫁、荣昌尝新等10个民俗进行展示。这些你或许知道、又或许从未耳闻的重庆民俗,究竟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据市地理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千百年来,重庆地区形成了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风民俗,涵盖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
“在重庆市现有的国家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共有33项地方特色民俗入选。”该负责人谈道,其中秀山花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它列入区县级非遗的民俗则数量更多。
角角调是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村居民为把阉割师傅、修补师傅进山的信息能及时传递给大山处需要阉割牲畜、需要修补的农民而发明的乐器,主要由羊子角制作而成,声音清脆悦耳。
角角调以独吹为主,多人合奏,附和、边吹边说为形式。目前主要传承下来的有:一人独吹独演,二人对吹对演,多人合奏集体演绎等形式。
由于武陵山地区山大沟深,沟壑众多,广大农民居住分散。为把阉割师傅、修补师傅进山的信息能及时传递给大山处需要阉割牲畜、需要修补的农民,所以 特意发明了以羊子角为材料的发音乐器。以独吹为主,多人合奏,附和、边吹边说为形式。根据不同的地点、时间等因素而采取多种吹奏、表演,目前主要传承下来 的有:一人独吹独演,二人对吹对演,多人合奏集体演绎等形式。
2011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角角调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楹联习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习俗,其渊源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形成于五代,兴盛于明清。根据用途,江津楹联习俗可以分为春联、寿联、婚联、行业联、三朝联(生小孩)、金榜题名联、挽联等;根据民俗功能又可以分为节庆联(春节、元宵、中秋等)、贺联(三朝、金榜题名、婚嫁)、挽联等。
楹联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重庆美亚旅行社重庆美亚国际旅行社报名电话:023-8691 5123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旅游跟团价格,重庆当地游路线,重庆旅游攻略,重庆旅游资讯等重庆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