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寺始建于十四世纪末到十五世纪初,系明代建筑,全称为“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一般通称为“班廓曲第”,意思为吉祥轮寺。
寺庙位于江孜平原年楚河畔江孜镇的西端,座落在一个小山坳内,东、西、北三面有山环抱,四周围以夯土城墙,城墙设城垛和敌台。建筑群以措钦大殿和“白阔曲登”(十万佛塔)为中心,分散布置了古巴、琴各洛、洛布干、德娃今、塞贡、四刚王马、仁定、顿各洛、拉刚、杰布久、翁卡、西乃、列珠、长米切、康萨、拉乌(后与仁定合并)、下琴巴(后与西乃合并)十七个扎仓和马林、荣康、甘登、凯居、巴久等佛殿,以及扎厦僧居等建筑。
扎仓中以洛布干、长米切、拉刚建筑的时间最早,以仁定、西乃、四刚王马、琴各洛的规模最大,建寺时该寺属于花教萨迦派,后来布敦、格鲁等派势力先后入据,目前十七座扎仓分别隶属于萨迦、格鲁等三个教派。聚众教派于一寺,为白居寺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白居寺的大门口,有七八个小乞丐围上来向我们讨钱,阿国给了他们几角钱,然而更多的小孩围了上来,阿国只是左闪右躲,小乞丐们大概觉得阿国没脾气,好欺侮,干脆用手抓住他的衣服裤子不放,几个小孩的力气也挺大,阿国竟然走不动了,我看不过眼,于是对着他们大吼一声:放手,再不放手的话就抓你们到派出所。大概被我的气势吓倒,小乞丐们都松了手,我们赶紧拔腿就走。
在西藏,非常苦恼的事情是除了苍蝇多以外就数乞丐多,在拉萨街头上也不知有多少小乞丐。当你吃一碗面的工夫,已经有好几拔乞丐向你讨吃。每次吃小笼包,都没有吃过整笼,有时一半的包子都给了这些小乞丐。为了对付这些小乞丐,我专门换了十元一角一角的零钞,不到几天,已经快用完。有一次与一位藏胞谈起这个问题,他说有些人确实是没钱,但是更多的却是一种民俗,每年到了一定的时间,藏民全家就要出去行乞,然后定时再回家。在吃饭时被人瞧着,或者总有一只脏乎乎的手伸到面前讨食,任何人都不会有什么食欲。那天我在拉萨街头买了一只美国炸鸡腿,吃了两口,在街上拐过一个弯,七八个小乞丐冲上来,七手八脚地从我手上抢那只鸡腿,我赶紧松手,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们拎着鸡腿回到街角处坐下,然后开始大嚼起来,这简直是强盗了。
阿国也有相似的感觉,刚到西藏时,他也老是被小乞丐们缠着,他一给就是一元钱,结果每次都是打发了一个却引来了一群,后来经人点拔才去换了一角的零钞。
一入寺门,我们首先直奔藏语中称为白阔曲登的白居塔。
白居塔是寺院中最为华美的一座建筑物。公元1414年动工兴建,历时十年才完成,费工达一百万余工日。因塔内有七十七间佛殿、佛龛,素有塔中寺之称。佛龛、佛殿内的雕塑、绘画中的神像,达十万余尊,数量之多,十分惊人,故人们又称其为“十万佛塔”。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分塔座、塔瓶、塔顶三个部分:塔座四面二十角(俗称四面八角),高四间,逐渐收涩,层迭而上。塔瓶圆柱形,直径20米,内有佛殿四间。塔顶十三天比较粗壮,与后期纤细的做法大不相同。全塔高九层,约40米,共有108个门,77间佛殿、神龛和经堂。整个建筑立面构图十分严谨,东西、南北方向的建筑外轮廊线与座宽基本上相等,构成全等边三角形。这种构图原理的运用,使得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比例,它雄伟、稳重,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大塔的设计者将佛教中的几种佛塔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使该塔成为西藏佛塔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珍品。
我们上了塔,一个一个佛殿地钻进去。头三层每层是20个佛殿,由于塔身是收缩的,因此越往上佛殿的数量越少。所有的佛殿都是由塑像与壁画组成,在布局上有两种基本结构:每层正面的四个佛殿塑像居中,佛两旁是胁侍菩萨,左右两面墙壁上是壁画,下面四层居中的佛殿还穿过楼层,即一、二楼合共一个佛殿,三、四楼合共一个佛殿,佛身在下层,佛头在上层。旁边的佛殿规模较小,塑像在侧面,其余各面均为壁画。
到了第六层便是四尊面目相同但是脸色分别为金、红、绿、蓝的大日如来佛像,这四尊塑像比其他的佛像都要大,而且身后的墙壁与天花板上都有曼陀罗的图案,我想这大概是寺院的道场了。
曼陀罗是梵文音,意为“坛”、“坛场”或“中围”。曼陀罗分为四大类:大曼陀罗,也称绘画曼陀,指绘佛、菩萨的形象,用青、黄、赤、白、黑五色分别表示五大(地、水、火、风、空),表示聚集之义。三昧曼陀罗,描绘象征佛、菩萨的器杖和印契,如所持的宝珠、刀剑、轮及手式等。法曼陀罗,也称种子曼陀罗,以种子表示诸尊,以本尊名称之梵文首字代表本尊。羯磨曼陀,即法曼陀罗,以雕塑、铸像等立体造像表示诸尊集会,形象更加具体直观。曼陀罗实际上是密宗修行者在其精神世界里交通神灵的一种形式,即修行的道场。
我最喜欢的是第七层,走出塔外,四面的门上都画了一双眼睛,眼眉呈弯弧形,眼角上挑,体现出无穷的妩媚,我想这应该代表佛的智慧之眼,以她那洞察空灵的睿智俯视着大千世界。这双眼睛令我想起了那首流行歌曲的歌词:“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那双眼睛很长,几乎等于整个塔壁的宽度,我退到塔沿的边缘才勉强用24mm的广角将整双眼睛照下来。
白居寺的一个成就是它的造型艺术创作,寺中的塑像、壁画,雕刻数量不仅多,而且极其精美。无论是佛、菩萨、度母、金刚、天王、罗汉、侍者、供养天,或是各派祖师的塑像,性格鲜明,富于神韵,造型简练、栩栩如生,在西藏传统雕塑、绘画艺术的基础上较多地吸收了汉地、尼泊尔和印度的艺术手法,自成风格,形成了江孜流派,堪称是艺术博物馆。而且我发现这里与前藏的塑像不同的地方就是所有塑像或多或少眼角都有些上翘,因此各尊佛像都带有女性的美丽。更有趣的是有好几尊佛的胁侍菩萨,身体呈流线型的扭曲,姿态自然大方而且带有女性的媚态,在形象上与我在大同华严寺见到的那尊辽代合掌菩萨有着惊人相象的地方。
各个佛殿的壁画绘制时间不同,风格也有一定的差异,首先在其新旧程度上就可以区分出其年代的前后,最古老的我想是在一些楼梯拐角壁面上已经几近漫漶的壁画,有几幅我还辩认得出是度母的形象。壁画以佛说法图、金刚图、度母图、千手千眼观音居多,特别是有一种并列两排各有三个的六金刚图,与古格壁画的风格非常相似。到了上面的几层,出现最多的图案是方坛曼陀罗。
白居塔虽然非常精彩,但它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几乎没有任何说明。
下了塔,其时天蓝云白到了我非常喜爱的地步(虽然在西藏几乎每天都有蓝天白云,而且蓝得深遂白得可爱是内地所没法相比的,但是本身的蓝天白云也有一个程度上的差别),真是少有的好天气。围着这美丽的佛塔转圈,光是从各个角度就为这座塔就照了半卷照片,就连平时不太说话的阿国也感叹:“听人说不到西藏不知色彩的缤纷,到这里一看,果然不假。”
白居塔的旁边是措钦大殿,居于寺庙中心,座北朝南。建筑平面呈十字形,三层。底层中间为佛堂,立有48根大柱,北左壁有一尊大型强巴佛铜造像,高8米,当年铸造这尊铜佛用了黄铜28000斤,铜像外还镀有一层黄金。经堂之北为觉康正殿,宽五间,深三间,供养三世佛大铜造像三尊。两侧塑有十六罗汉,造像作风浑厚、庄重,闻名全藏。经堂左右分别为东、西净王殿,东净?殿中间佛龛供养着强巴佛,像后东壁塑千手手眼十一面大悲观音,像高大且秀美,壁的四周均有壁画,西净土殿中龛室供养着卢舍那佛,四壁布置菩萨、供养天塑像。供养天均作舞姿,体态婀娜多姿,异常优美。
我们进入大殿时,喇嘛们正在大殿正中念经,我们绕过他们,来到后面的佛殿。一个年轻的喇嘛正在为酥油灯加油,我瞥见神坛前有用酥油做成的酥油花,图案非常精致,于是问他可不可以照张相,他说照相要另付15元钱。
大殿二层有召开全寺最高级会议──拉基会议的拉基大殿,及朗斋夏殿、登觉殿等。登觉殿中有一直径达三米的立体时轮坛城,二层殿中的十六罗汉塑像形象逼真,体态各异。
大殿北部的三层殿堂叫夏耶拉康,四面墙壁上满了大小不等的五十五个坛城。殿堂顶棚天花由六角形图案组成,图案中画莲瓣及六字真言,这在西藏的寺院建筑中是比较少见的。
站在大殿上层,四周的景色皆入眼底:近处低矮密布的民居,远处连片的金黄菜花,眼前金光闪烁的鎏金宝瓶与宝幢,对面高耸的宗山,还有旁边如诗如画的白居寺,以及那双凝神的秀眼……
从寺内走出来已是下午的三点,早上吃了半笼包子后还未有东西下肚,刚才在寺内还不觉得,现在出来后肚子就饿了。沿着大街找吃饭的地方,转了两条街都没找到汉式饭馆,只有一个藏式饭馆,进去一看,卫生状况够呛,于是又退了出来。最后只好在一家茶馆买了几包速食面,借店主的碗和热水泡了面充饥。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白居寺旅游,白居寺旅游跟团价格,白居寺当地游路线,白居寺旅游攻略,白居寺旅游资讯等白居寺相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