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以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拓展文化遗产事业形象,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增进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为目的的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在阿蓬江镇召开,此次会议对非遗项目及“3211”模式做出总结,并通过全面的方针策略促进黔江经济的发展。
“黔江区从2005年起开始了非遗普查工作。目前,全区有100余项非遗项目,17类非遗项目在我区都有不同的分布。”区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黔江区积极开展市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在公布了35项区级非遗保护项目的同时,先后成功申报了《南溪号子》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申报了《后坝山歌》、《中塘向氏武术》、《马喇号子》、《吴幺姑传说》、《帅氏莽号》、《濯水绿豆粉》、《濯水后河戏》为市级保护项目。至此,全区已有1个国家级保护项目,8个市级保护项目(国家级保护项目同时也是市级保护项目)。目前,《马喇号子》、《中塘向氏武术》、《后坝山歌》已申报国级级保护项目,正待国务院审批。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全国全市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都是在摸索前进。黔江准备在全市乃至全国破题。”文广新局负责人介绍,黔江区下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思路是全力推行“3211”模式,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3”是指建立生态、基地、舞台3个传承体系。生态传承体系,指形成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的整体性场景。区文广新局、各项目所在地党委政府要编制方案,对生态区域的大小、保护传承方式进行细致规划,并抓好抓落实。
基地传承体系,就是把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分别分配到各学校、相关单位进行传承,其中职教中心、民族中学为马喇号子传承基地,黔江中学为吴幺姑传说传承基地,新华中学为后坝山歌传承基地,阿蓬江中学为帅氏莽号传承基地,武警支队为中塘向氏武术传承基地。
舞台传承体系,就是专业人员、团体要对部分非遗作品进行提炼、升华、以舞台表演方式进行推广和传承。今年拟以《南溪号子》、《马喇号子》、《后坝山歌》为基本元素,打造1~2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文艺品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中央电视台《民歌中国》栏目,推出非遗作品。
“2”是指建立“归口保护”和“定向保护”两个保护体系。“归口保护”指常规工作由文化馆来抓,文化馆要把非遗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定向保护”指将文化馆、机关全体职工、局属单位部分负责人分成6个小组,定向保护《南溪号子》等8个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11”,第一个“1”是指一年一次总结,第二个“1”指一年一次评比。通过一年一次总结和评比,促进非遗保护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任光明说,一个民族要繁荣生存,最终离不开文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助推经济发展和提升黔江形象的需要。
怎样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任光明说,要定项目,定责任,定人。他强调,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建两个基地,达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城里或学校的基地为提升阶段,乡里的基地为普及阶段。相关部门和乡镇对非遗的保护要力戒形式主义,要真抓实干,教徒弟的师傅要通过海选,让他们抓出实效。
会上,区文广新局与有传承任务的单位签了传承协议。任光明为传承基地授牌。
以上信息由重庆旅行社/重庆美亚地接旅行社整理编辑,欢迎访问美亚旅行社官网了解更多重庆到阿蓬江旅游,阿蓬江旅游跟团价格,阿蓬江当地游路线,阿蓬江旅游攻略,阿蓬江旅游资讯等阿蓬江相关的信息。